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孟浩然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VIP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孟浩然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孟浩然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孟浩然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咬文嚼字》《孟浩然》 二. 教学内容 《咬文嚼字》 1. 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 2. 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 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联系。 《孟浩然》 1. 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品味有意蕴的句子,借鉴作者的手法。 3. 理解和学习孟浩然高洁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节操。 三. 教学重难点 《咬文嚼字》 1. 通过分析实例和揣摩语言理解文意。 2. 把握作者的观点。 《孟浩然》 1. 理解孟浩然隐居情怀及其诗歌“淡”的特点。 2. 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写法。 四. 知识分析 《咬文嚼字》 (一)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等职务。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黑格尔《美学》等。 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二)了解背景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学,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下这篇文章,指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他告诉人们:语言文字是多么美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大有讲究。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三)把握主旨 作者通过对文学史上三个“炼字”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联系现实写作中的一些流弊,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艺术特色 1. 学习本文引用和举例的手法。 2. 体会文中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 《孟浩然》 (一)认识作者 闻一多的一生,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他的一生是曲折的,在漫长的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彷徨过,苦闷过,但一经发现真理的曙光,就不管荆棘遍野,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直至为民主和真理献出宝贵的生命。 (二)了解背景 闻一多写的《孟浩然》从“诗如其人”的角度,对孟浩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孟浩然最好的诗是孟浩然本人。 (三)把握主旨 本文对孟浩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分析了孟浩然诗冲淡,辽远的境界。 (四)艺术特色 1. 体会引用在文学评论中的重要作用。 2. 由像及人,由人及诗,由诗及人是本文立论的特点。 【】 B. C. D.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褚遂良谏“守信”和唐太宗“失信”的一组是( ) 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延陀让他侄儿突利设前米拟献马五万匹,牛驼一万头,羊十万只以作聘礼求婚,唐太宗答应了他。 B. 太宗反悔的主要原因是何力等人的劝止和薛延陀的“聘财未备”“失期不至”。 C. 为筹聘礼,薛延陀征调各个部落的马牛羊,终因路途遥远而牲畜损失近半,不能按时到达,于是太宗即下诏回绝其婚姻。 D. 褚遂良和群臣认为如果失信于薛延陀,势必招致边境的不安宁。太宗则认为如将女嫁给他,必会助长其势力,一旦将来有变,反而会遭受其害。 9.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孔子的话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B.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批评太宗的不守信。 C. 意在强调“恃强弃信”的可耻。 D. 给后世统治者以启示,应慎言慎行。 [参考答案] http://www.DearEDU.com 1. C 2. BEF 3. C 4. A 5. A(币:礼物) 6. B(所以:(1)用来……的方法;(2)……的原因;A者:语气词;C与:介词,同、跟;D且:副词,暂且。) 7. B 8. B(主要原因是太宗认为 ① 唐朝强大;② 见D) 9. C(意在强调君王的“守信”。)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