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教案.docVIP

高考语文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一 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朱东海 目标导航 1.理解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及作用。 2.感知诗歌的意象,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知识精要 1.把握诗歌的形象。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 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2)诗中的主人公形象;(3)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奋发进取的形象等。 2.感知诗歌的意象。 诗歌重视意象、意境的创造。“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情”和“景”的统一。“意境”,有时又称为“境界”,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外,又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发人们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诗歌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学习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 名师点拨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  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方法点拨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1.分析形象描写,识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 诉衷情 ??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早 梅 ??张谓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解: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课堂反馈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   观 猎 ?王维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贾岛题李凝幽居?,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剑 客 ?? 贾岛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题(6分) ?? 晚 春 ?? 韩愈 ??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 本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表达拟人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 (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对第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 形象做分析,谈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