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与教学论: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博比特
1918年,《课程》,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1924年,《怎样编制课程》
2、查特斯
1923年,《课程编制》
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博比特、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1、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科学管理的原理》——泰罗主义
基本假设:
(1)人受利益所驱动,因而可控
(2)效率即科学
(3)科学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率而对人及其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
基本特征: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教育的本质
第一,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备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经验——既包括儿童在社会生活中自然获得的未受指导的经验,也包括儿童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经验。
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必须经由学校教育才能获得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即:把人的活动分析分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5个步骤
(1)人类经验的分析
(2)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3)课程目标的获得
(4)课程目标的选择
(5)教育计划的制定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首先,制定课程目标
其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的7个步骤:
(1)通过研究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目标分成教学工作的单元层次
(3)将单元层次按重要性程度排列次序
(4)把对儿童价值大的放在较高的位置
(5)专著于在校内能够完成的重要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比较
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博比特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博比特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和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 “工作分析”
博比特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活动分析”—— 广泛一些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早期代表,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2、局限
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导致儿童价值的忽视,把学校比作加工厂,把学生比作加工的原材料。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34年,《成绩测验的编制》——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一)思想渊源
贾德,桑代克 S(刺激)------R(反应)
心理学基础、方法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八年研究 (1933---1940)
(三)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P77)
(四)泰勒原理的实质:技术兴趣的追求
即“技术理性”——可操作性,强调对学习者进行控制
三、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期
(一)产生的背景
1、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1958年《国防教育法》
3、1959年9月布鲁纳《教育过程》——学科结构运动的行动纲领
(二)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学术知识
专门性:反相关化、融合化、广域化
结构性:A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构成的体系;
B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
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2、有助于记忆
3、通向适当迁移的大道
4、能够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距离
(三)学术中心课程的历史地位:
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得以简化、统整和完善
四、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缘起:对泰勒原理(P77)的质疑
1969---1983(14年),4篇文章
《实践:课程的语言》
《实践:折中的艺术》
《实践3:转换的课程》
《实践4:课程教授所要做的事》
(一)“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二)“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景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课程集体: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