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马店镇张井初中 张纯俊
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撰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从一个问题入手,然后阐述科学合理的方法,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读了这样一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编,性价比很高!
读着一篇篇文章,一条条建议,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我们面前,在与我们进行着对话,他循循善诱,给我们排解烦恼、指点迷津,使我们对一些问题和工作中的困惑变得清晰起来,有的甚至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们以帮助,让我们充满信心。?
这本书可以说篇篇精华,条条实用,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今天的分享从何谈起呢?我想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的问题”谈起吧,由于有关内容分布在一百条的各个角落,我先进行了整合梳理,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看法,不成熟的拙见全盘呈现,以抛砖引玉,恳请不吝赐教!我想从这两各方面和大家交流有关教师素养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素养的构成
1.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课后,其他教师问这位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的,那位成功的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多么令人震惊的回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进行这种准备,“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充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他曾经观察了几十位这样的教育能手,他们在课时计划里并不写讲解的内容,而只写一些为了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需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一些细节。这些能手对课堂上所教的那门学科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异常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处于他们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与学,效果岂能不好!
而反观我们,有时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准备几天几夜,反复备,反复改,甚至把要讲的顺序和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尽管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教师准备充分,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做作,缺乏感染力,有时在课堂上还会由于紧张而忘了精心准备好的内容,有时学生的反应明显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可教师却不能灵活地调整计划,而是牵强地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师的原计划中。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
2.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近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在第31条《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在开始教班前,就要收集自己未来学生的名单,熟悉他们的父母,带领他们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几次,对他们的思维进行研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对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然而,如今的教师何时对学生做过如此充分的准备的呀?不谈对入学前的儿童,就是对已经熟悉的学生,都很少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作心理学的分析,又何谈“因材施教”呢?至于有些学生行为上存在偏差,学习上存在困难,也很少有教师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成因从而进行矫治,而在学校生活的领域里,有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心理学知识简直就无法解决。如:采用哪些特殊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和具体教材的兴趣?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交给班集体去讨论而哪些行为则不宜于在集体中讨论?等等。
3.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在第87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他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