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说课稿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说课稿分析

《马说》说课步骤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篇文章。该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定义为“诵读经典”,所选篇目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和《诗词曲五首》。初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审美能力,应该让古典文化成为他们思想灵魂的源头活水。 一、说教材 本单元所选课文就立足中国古典文化,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借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告诉我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更进一步告诉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要勇敢地做一匹千里马,是千里马就要给自己驰骋的机会,好让伯乐发现自己的才华。 根据初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二)技能目标: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了 解本文阐明的道理,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 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懑之情。 一、说教材之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几种意象的比喻义。 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说教材之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之学情 我所任教的初二(3)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的参与度低,学习得过且过。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加大阅读量,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这一节课上有所收获。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朗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我准备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比读准字音 3、比正确译讲 4、比背诵课文 5、比回答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之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首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了解文体“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那么韩愈为什么要谈马、论马呢?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写此文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未如愿,心中郁闷不平。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有才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接下来,出示写作目标: 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能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之比读准字音 屏幕出示: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一遍,如有生字请举手。 3、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和停顿。 4、齐读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之比正确译讲 屏幕出示: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 先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 1、故虽有名马(虽,即使。)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屈辱。) 3、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石,古代容量单位, 一石盛200斤粟。) 4、是马也(是,这样。) 5、且欲与常马等(等,等同、一样。) 6、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 7、其真无马邪(其,表反问,难道。) 8、其真不知马也(其,表推测,其实、恐怕。) 再边看课文,边看注释和补充注解,练习翻译。五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三、说教学过程之比背诵课文 屏幕出示: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 背 诵 指 导 世有____,然后有_____。_____常有,____不常有。故虽有____,祇辱于______,骈死于______,__________。 马之千里者,______。食马者______。是马也,虽有____,食____,力____,才美____,且________,安求________? 策之________,食之________,鸣之________,______临之,曰:“_____!”呜呼!其_______邪?其________也。 反复背,反复读。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课文。 (一) 学生自背。 (二) 同桌互背。 (三) 全班齐背。 (四) 指名背。 三、说教学过程之比回答问题 屏幕出示:第四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