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doc

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设计者 刘莉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课时重点 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课时难点 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小黑板、长城和运河的图片。 第 1 课时 过程目标 教学过程 层次性教学体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 二、探索新知。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出图) 3、课文中的“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上也看到了长城和运河,“我”眼中长城和运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自学课文。 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各自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说说课文是以什么 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 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检查自学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 驾驶 航行 谱写 创造 连绵起伏 奇迹 民族 祖先 绸带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 (2)谁能说说你已经读懂了哪几个词的意思?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请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5、指导书写生字。 A、出示生字:驾 折 蜿 蜒 谱 朽 篇 创 族 绸 B、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C、重点指导: “蜿”:右边的“宛”不要多加一点。 “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 “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学生猜想。 生齐读课题。 生观察交流。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曲”、“折”、“行”。 开火车读词。 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读懂的词义。 齐读出示的词语。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先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自读生字。 学生自由交流,找出难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书上描红。 ABC类学生 ABC类学生 ABC类学生 ABC类学生 C类学生 BC类学生 ABC类学生 ABC类学生 课时检测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首先 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 然后 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 最后 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教学反思 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设计者 课时目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课时重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课时难点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长城和运河的图片、投影片、录音带 第 2 课时 过程目标 教学过程 层次性教学体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探索新知。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三、总结全文。 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是怎样的?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引导学生从长城的“长”这一角度思考) 2、讲读。 (1)比较:(投影出示)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小结:第一句通过景象吸引了作者的目光,突出了景象的奇异,并为下文的具体描绘作了铺垫。 (3)“穿行”能否改为“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长城怎样?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