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性服装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能性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学 研究课题:智能性服装材料 研究小组:第十三组 小组成员:许潇鹤 宋飞 马倩 吴英英 李莹 智能性服装材料的定义:服装的功能懂得身体语言,能感知外部刺激,或者说,服装功能根据人体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亦即该智能性能材料对能量、信息具备储存、传递和转换的功能。 几种常见的智能性服装材料: 自动调温服装: 1.太阳能服装 灵感来源: 北极熊能够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经过对其毛的研究,发现北极熊毛的结构与光导纤维的结构极其相似。 原理:熊毛的外端透明,犹如一根细小的石英纤维,接近皮肤的一端是不透明的神经髓鞘,表面粗糙坚硬,中间呈空心状,这种结构特别有利于光的传输,最大限度的把光能汇集到表皮上转化成热能,并通过皮下的血液将热能输送到全身。 研究成果:通过对北极熊毛光热转化的探索,人们研究出了一种智能材料,以有吸光蓄热性能的碳化锆为原理,制成日光系纤维,并加工制成服装,穿着这种服装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又能将人体的热辐射保存在衣服内。 网络连接: 碳化锆:暗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立方晶体。性脆。熔点3540℃。沸点5100℃。表观密度6.70 g/cm3。莫氏硬度8~9。不溶于冷水和盐酸。可溶于含有硝酸或双氧水的氢氟酸和热浓硫酸。高温下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锆。700℃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锆。不与水反应。碳化锆是一种硬度大的高熔点材料和极好的高温耐火材料。用做火箭发动机中固体推进剂的一种原料。用于生产合金钢。也是生产金属锆和四氯化锆原料,以及有前途的精细陶瓷材料。主要用作磨料,还可用作硬质合金的原料但是犹豫英国暂时没有对外公开碳化锆这一纤维的“制作秘方”,这就是我们现在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种代替碳化锆这一纤维的设计方案。就是利用众所周知的电池与热电阻连接,闭合开关,电能转化成热能,热电阻产生热能,提供给穿着者。 美国SilvrLining服装公司设计总监桑德拉·卡拉特,她曾提出一个大胆构想,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把可供反复使用的天然材料变成布料,从而为现代服装业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在加利福尼亚,卡拉特与一名电气工程师道格拉斯·霍姆斯达成合作意向,霍姆斯将在这里尽情施展科研才能,可谓强强联手。不久后,他们推出GO系列太阳能服装,共有一件背心、两件外套和一条裤子。这些服装都带有太阳能电池板,当使用者出外运动时,只要将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放进口袋,并插入接口,就可以时刻保持电量充足。 2.冬暖夏凉的服装: 美国研究的自动调温布,是用聚乙烯乙二醇的化学制剂对普通棉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布遇热膨胀时会吸收热量,从而使体感温度下降,遇冷收缩时又会放出热量,从而使服装暖和。 日本也制成与上述相似的衣料,在锦纶或聚酯纤维上包覆“天然状况记忆聚合物”,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部分。 网络连接: 挪威一家公司宣布,他们正在研究将一种“智能材料”运用到服装中,让衣服也能像空调一样,“冬暖夏凉”。据研究人员说,这种衣料可以通过化学作用,吸收人体剩余体温并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测试数据显示,相同情况下穿着新型救生衣比普通救生衣,测试者的体温要高出四度。目前,这种材料还在试验阶段,将来有可能运用到户外装备或运动衣等功能性服装当中。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成功研发这项技术。张兴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过研究,选取了一种材料,专业名称叫做“相变材料”。直白:所谓“相变材料”,就是材料本身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且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中,材料本身还会“变身”。“变身”的过程很有意思,材料原来是固态,当外界温度高于30℃时,材料就开始吸收外界的热量,从固态“变身”成液态,同时,热量就被材料吸收并“储存”起来了,这个时候衣服内的温度会降低,穿衣服的人也不会觉得热了。而当冬季人们走到寒冷的室外,外界温度低于20℃时,材料则开始放热,材料本身又会从液态转变回固态,而那些释放出的热量则通过衣服本身传递给人的身体,穿着这样的衣服,自然会比穿着同样厚度的普通衣服感觉更温暖。 据科学测试表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皮肤温度为33.4℃。如果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温度与最舒适皮肤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在-1.5℃至-3.0℃这个范围内,人体就会感觉不冷不热,但如果这个温度差超过-4.5℃,人体将有或冷或热的感觉。而用这种特殊材料制作的衣服,能够保证把这个温度差控制在-3℃左右,所以会让穿着的人感到非常舒适。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兴祥教授的课题组就开始研究如何既让衣服可变温,又不至于让材料变成液态后把衣服“弄湿”。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研发了一种叫做“微胶囊”的东西。大家都见过胶囊,只不过张教授他们做的“胶囊”比平时吃的药物胶囊小多了,直径只有一微米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