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六、则 ★★★★★ “则”用法 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用作连词 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假设关系 “假使”如果”“那么”“就”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转折让步关系 表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可是”“却”或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可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用作副词 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那么,表假设,连词 却,表转折,连词 表并列,连词 就,表承接,连词 如果…就,表假设,连词 是,副词 表并列,连词 却,表转折,连词 记住:只有译为“是”时作副词,其余都作连词 十七、者 ★ ★☆ “者”用法 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用作助词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面,构成者字结构 名词性短语,“的”“的人”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面,起提顿作用 可不译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放在数词之后 “几种东西”“几种人”“几种事”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者……也,构成判断句式 者,表停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 可不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若……者”“似……者”“如……者”,译为“像……的样子”“似的”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区别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 1、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2、旁皆大松,曲者如盖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今者项庄拔剑舞 5、陈胜者,阳城人也 6、客如来见者,吾必唾其面 7、言之,貌若甚戚者 助词,…的原因 助词,…的人 助词,…的松 用在时间用语后,…的时候 用在主语之后,引出判断 提顿假设分句,…的话 与“若”配合,表比喻,…的样子 十八、之 ★★★★ “之”用法 用法 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用作 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物代事代人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 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 第一、二人称 可译为“我”“你”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 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法 类型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用作 助词 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或不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马之千里者。 (《马说》) 音节助词 凑成音节,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用作 动词 译为“往”“到” 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区别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7.带长铗之陆离兮 代词,他们 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这件事 宾语前置标志 结构助词,“的” 动词,到 定语后置标志 规律:动词+之→代词 所+之→动词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作《师说》以贻之 ④宋何罪之有 ⑤填然鼓之 ⑥行不知所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