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伏波山公园的景观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伏波山公园景观设计 摘 要:本文选取伏波山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实地考察、拍摄照片,结合理论和实际对伏波山的主要景区景点、植物配置、草坪配置、建筑小品、雕塑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伏波山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建筑小品 伏波山是桂林旅游的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经典旅游景点。它濒临漓江,孤峰雄峙,东枕江水,遇阻回澜。园内集中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等。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因而有“伏波胜景”之美称。伏波山山长120米,宽60米,海拔213米,相对高度63米,因其半枕陆地,半插江潭,故以为名。又说,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交趾郡。马援从交趾回来的时候,沿途则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人们怀念马援,就在此山上建祠奉纪,并用他的伏波将军名号作为山名。 一、伏波山主要景区景点 伏波山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还珠洞内的试剑石,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还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主体建筑上有楚图南书“伏波晚棹”的匾额。 (一)钟亭 钟亭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八年(1669),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现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伏波山公园从高度上来看可以分三层,一层是樱花园、还珠洞、试剑石等,二层是千人锅,第三层则是钟亭了,在众多景点中,钟亭可以说是“高高在上”。亭子旁边的石梯朴素无华,像是经过历史的洗涤,脱去一身的华贵,留给后人最朴质的本质,即百事孝为先,宣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二)试剑石 在伏波山还珠洞中,明《赤雅》载:“其最奇者,有石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闻昔有神人名揭谛者,试剑于此。”关于试剑石,有种种传说,也有说是宋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曾在此举行鹿鸣宴,祝愿乡试告捷的举人,传说还珠洞悬石是“岩石连,出状元”,所以试剑石又名“状元石”,表达了人们对多出良才的美好愿望。宋梁安世在石旁题刻的《试剑石词》有“怪石虚悬象鼻”,故也有称之为“象鼻之石”。 试剑石毗邻木龙湖,又与还珠洞相衔接,周围环境优美,气氛宁静,周围墙上的摩崖石刻塑造了静谧,虔诚的氛围,是许多学子求学升学的必拜之地。 (三)千佛岩与还珠洞 千佛岩在伏波山腹,与还珠洞相连。共三层:上层南北长6米,东西宽7.4米,高12米,面积44平方米;中层距上层2.3米,宽与上层同;下层高2米,长20米,宽1.5米,面积50米。三层总面积约133平方米,可拾级盘旋而上。还珠洞分上下两洞,“如层城夏道”,伫立临江的东口,可望远近的青山、江中的瀛洲、苍翠的树林,深不见底的碧波幽潭。唐代的佛教徒们在洞中塑了不少佛像,一般能辨认成形的有239奠,加上斧凿痕迹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尊之多,成为唐 代崇尚佛法,佛教盛极一时的标志。 还珠洞中的镇洞之宝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其身着古衣冠,定抱大袖,右手伸二指,若有所指,迈开右脚,作行走之势,神态自若,风度潇洒。石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御笔像赞:“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米芾的墨宝流传后世的不多,因此这幅自画像显得弥足珍贵,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也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二、植物配置评价 植物配置是植物园规划建设的主体,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具有山水、建筑二要素所不具备的特征。首先,植物是活的有机体,具有生命力,给人以活力,极易与人类融为一体;其次,植物所占据的空间是变化着的。不同种类其外形不同,有圆球形、圆锥形、尖塔形、匍匐形等,此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外形的变化,也构成了极为丰富多变的园林植物空间;再则, 植物在色彩上以及春花、夏绿、秋色、冬姿的四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