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迟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家庭教育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投入,然而,孩子的教育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误区。下面列举出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旨在给家长们提个醒。 一、拔苗助长 家庭教育的第一误区就是拔苗助长。在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小时候多么出色,三岁开始学习特长,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还会背很多诗歌,可是现在越来越不争气了。小学还不错,到了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有的迷恋网络,有的虽然很用功,但是学习不见起色。分析一下,这些孩子共性的原因是,家长给他们过早地定向,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由于过早地聚焦于学习文化知识,正常的心理发展被偏废了。在向孩子灌输知识的同时,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整天关注的是学习书本知识,好玩好动好想象的天性被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孩子的感性认识以及应该增长的能力,比如生物回授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道德的社会化,亲社会能力培养等,错过了“关键期”,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在拔苗助长的教育中,由于孩子的学习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在家长的压力下,孩子不得不去学,久而久之,便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而家长还是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这种强迫和没完没了的唠叨,很可能导致孩子的超限抑制。于是,孩子不但对所学的特长不感兴趣,而且这种感觉进一步泛化,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严重时孩子对学习、对生活都产生厌倦心理。现在的社会,需要人终身学习,一个对学习厌烦的人,很难可持续发展。家长的出发点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却摔倒在跑道上。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总不能什么也不学吧?是的,不是不学,关键是学什么,怎样学! 对于哑哑学语的幼儿来说,重点是要引导他们学习与人交流的母语,最好是让他们通过与大人之间的互动游戏来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感到不枯燥,又有利于情感交流。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通过玩具,通过参与互动游戏,来提升感觉统合能力,来学习和体验规则,来培养亲社会能力,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孩子要学习特长,可以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角度出发,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兴趣,适度选择,而不要过早给孩子定向。 二、挑错教育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经验的传授,而忽视体验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容易挑孩子的毛病。在家长看来,将孩子的毛病挑出来,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少,没有毛病自然就完美了,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界将这种只注重挑孩子的毛病,而忽视赏识的教育现象称为“挑错教育”。 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一提学习就恶心。现在读个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绩还经常通过补考来过关。分析原因发现,孩子的家长在学习上、事业上很成功,可是他们总是感觉孩子不够优秀,孩子从小到大,他们总是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缺点,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表现在行动上是经常给孩子“挑错”。 其实,及时地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因为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找孩子的缺点,总是拿自己孩子与最优秀的孩子比,往往是将孩子的自信比少了,耐心比没了,将亲子关系比紧张了……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尤其是儿童、少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家长、老师等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会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基准,当家长、老师认为他不出色的时候,认为他不好的时候,他在心中会形成一种自我意象——我不如别人,我一无是处……当一个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自信的时候,他必然不求进取。如果再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就更糟了。人不自信,无所作为,人不自爱,无所不为。 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又能教育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呢?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实行阳性强化法。也就是通过及时地表扬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潜能。好的行为和品质得到强化了,孩子在朝着好的方向努力的同时,也就克服了不好的东西。比如,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是好的行为,而精力不集中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强化了精力集中的行为,磨蹭的行为习惯自然就克服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学会赏识教育,通过赞美来强化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有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与品行不是与好的行为完全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我们难以通过强化好的一面来抑制不好的一面,那怎么办?这时我们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怎样做好呢?现在国外有一种“三明治”的教育方法。三明治面包是上下为巧克力面包,中间夹着生菜叶儿。即上面是甜的,中间是苦的,下面又是甜的。 前几天,我咨询一位初中生,在给他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以后,我想再提高一下他的写作兴趣,建议他将以前的作文拿一篇来给我看。孩子很往心里去,将以前自己认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