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针赋
金针赋—徐风(泉石老人)【原文】观夫针道,捷①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②。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阴升阳降出入之机③。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④。更观元气厚薄,浅深之刺犹宜。经曰;荣气行于脉中,周身五十度,无分昼夜,至平旦与卫气会于手太阴。卫气行于脉外,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平旦与荣气会于手太阴。是则卫气之行,但分昼夜,未闻分上下,男女脏腑经络,气血往来,未尝不同也。今分早晚何所依据?但此赋今人所尚,故录此以参其见。【注解】 ①捷:快速之意,在此指针法简便,收效迅速。 ②左有病而右取之:即古人说的邪深入刺大经而深的“巨刺”和邪在表刺其浅络的“缪刺”。 ③阴升阳降出入之机;在两上肢高举时足三阴经由足走腹,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此皆由下而上,故称之为“阴升”;同样体位,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阳经由头走足,又皆由上而下,故称之为“阳降”。“出入”是从升降而来,是说气血按一定规律,在体内升降出入,循环不已,上下内外,无所不至之意。 ④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即春夏阳气在上,经气在表,邪气在皮,故当浅刺;秋冬阳气在下,经气在里,邪气在深,故当深刺。 【原文】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补者一退三飞①,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②,邪气自避。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气速效速,气迟效迟,生者涩而死者虚③,侯④之不至,必死无疑。 此一段手法,详注四卷。【注解】一退三飞:意指进针分三个阶段进针,出针只用一次提出。②一飞三退:指一次进针,分三个阶段出针。③气至时,行针者觉针下沉紧,谓之得气,然死者无气可行,自然针下觉得空虚。④针入穴位后用较长时间的留针来促使气至,谓之候气。 【原文】且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①。凡补者呼气.初针刺至皮内,乃曰天才;少停进针.刺人肉内,是曰人才;又停进针,刺至筋骨之间,名曰地才。此为极处,就当补之,再停良久,却须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②,倒针朝病③,进退往来,飞经走气④,尽在其中矣。凡泻者吸气,初针至天,少停进针,直至于地,得气泻之,再停良久,即须退针,复至于人,待气沉紧,倒针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晕针⑤者,神气⑥虚也,以针补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依前再施。如刺肝经之穴,晕,即补肝之合穴⑦,针入即苏,余仿此。或有投针气晕者.即补足三里,或补人中,大抵晕从心生,心不惧怕.晕从何生?如关公刮骨疗毒,而色不变可知。 【注解】 ①先爪按重而切之,乃在寻找穴位正确位置,井用爪甲作一记号,并可宜散穴位附近之气血。至于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意在转移患者之注意力,使不觉疼痛,或使其不因紧张而致肌肉僵硬难以下针。②待气沉紧:即行针者觉针下沉紧,亦即气至。 ③倒针朝病:将针柄按倒使针尖朝向病所,可促气至。 ④飞经走气:运用手法使经气能循经流注,并送气到病所,叫飞经走气。 ⑤即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恶心、胸闷、面色苍白,甚至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下降和昏厥等休克或虚脱现象。多因对初次针治的病人用过强的手法,或因病人精神过度 紧张、疲劳、饥饿、体弱等原因而引起。 ⑥神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须后于饮食所化生的精气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用.它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凡神气充旺,则身强.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的正常现象都被破坏了。 ⑦十二经之合穴为手太阴肺经一尺泽.手少阴心经一少海.手厥经心包经一曲泽,足太阴牌经一阴陵泉,足少阴肾经一阴谷,足厥阴肝经一曲泉,手阳明大肠经一曲池,手太阳小肠经一小海,手少阳三焦经一天井,足阳明胃经一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一委中,足少阳胆 经—阳陵泉。【原文】及夫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①;欲补先呼后吸,欲泻先吸后呼。气不至者.以手循摄②,以爪切掐③,以针摇动,进捻搓弹④.直至气至。以龙虎升腾⑤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