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教师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我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当前新课程教学出现新变化。 生物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生物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素材。生物新课程要求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 1、课堂形式多样化: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一讨论式教学法、启发一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检测方法多样化:作业和检测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竟赛等形式,生物小论文,生物实验竞赛,生物通讯等。使学生对生物感兴趣,自觉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在愉快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生物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生物科学教育. 4、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在讲述有机生物形态结构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充分利用模型和课件动画把生物形态结构展示出来,学生既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也可以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使用新教材教学实践心得和感受。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期间,我既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也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困惑,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编写框架上都有较大的改动。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来看,我们不能将新教材“还原”为旧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无疑会导致教学上的混乱,是由于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彷徨与困惑。虽然我们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中间人”,其教学设想与教材编写体系越相左,带给教学的冲击就越大,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因此,如何解决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编者与教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开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此,各个版本的教材相应地设置了不少探究活动或实验供学生进行学习,如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一共设置了14个实验活动。从理想情况来看,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探究活动的开展却遭遇重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 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本实验要求分小组进行,但每个小组至少需要5个锥形瓶,加上实验探究的时间过长(实验装置需培养8~10小时),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条件较好一点的学校,也只能是采取指定某一小组进行实验,然后汇报结果的方式,使原本应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演变成个别学生的探究,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2、实验或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取舍 教材一共安排了14个实验或探究活动,全部实验都开设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对实验活动有所取舍。比如上述“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等,由于不属于课程标准规定操作的实验而往往被省略不做和课时紧张、实验设备不足或其他原因而导致部分必做的实验也无法开展,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述来替代学生的探究,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因此,哪些实验可以不做、哪些实验应该做但限于条件无法开展、哪些实验必须开展、哪些实验不开展对学生会产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