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素材(浙科版选修3).docVIP

高中生物 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素材(浙科版选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挑战伦理 本报武汉专电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各种观点碰撞。昨天,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礼和平静地看待了英国批准人兽混合胚胎研究计划。 近日,英国宣布了开禁人类与动物细胞混合起来制造胚胎用于医学研究的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争议。一些伦理学家称这项决定令人反感,听起来像最疯狂的天方夜谭。郭礼和教授说:“在科学领域,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内。在以后的发展中,一些有争议的技术会逐步放开。” 生命可以用图纸来设计 与细胞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郭礼和教授,曾是中国科学院细胞研究所所长、中国最早进行DNA人工合成的科学家。他目前正在进行重组染色体工程的研究,也就是人造生命工程。用郭教授自己的话说:“这是未来生命科学和生物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生命完全可以用图纸来设计。” 郭教授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今年6月,美国科学家文特尔宣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实现了完整的基因组在物种间的移植,“移植手术”后发现,经过改造的特定细胞开始在植入的基因组的控制下,这一“里程碑式”技术的成功为首个“人造物种”的降生奏响了序曲。郭教授认为,这个通过基因组移植的方式创造新型生物的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能清洁核废料,能大量生产新型生态能源氢气。 生物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当然,郭教授也承认,生物技术的每前进一步,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伦理上的阻碍。不过他乐观地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一些目前被认为是“伦理禁区”的技术会逐步放开。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科学家反对DNA重组,认为会危害生物安全,至于生物技术对伦理的挑战,更是其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阻力。”  郭教授说,1978年,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试管婴儿。“这项技术对患有不孕症的夫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听上去很美,但人们的疑问随着而来,“夫妻俩如果离婚了,孩子归谁?”“这个孩子能继承遗产吗?”……最大的疑问声来自于人们的伦理神经:当本该是人类爱情结晶的婴儿,变成了类似超市中的商品——经人设计,投入生产,再送货到家——人类生命的尊严还剩多少呢? “但不管有多少疑问声,生物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人们总会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一切都会逐步逐步放开的。”郭教授说。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2000 [5]谢地坤.从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读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2):9-15 [6][11]甘绍平.冲突、商议、共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41—46 [7][12]韩跃红.生命伦理评价中的方法论问题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3—96 [8][14]赫尔辛基宣言.见高崇明,张爱琴.生物伦理学十五讲[M].(附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15]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草案,1997.见范冬萍,张华夏.基因与伦理[M].(附录)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 [10]张学金,仇逸等.基因研究遭遇伦理规范[N].瞭望新闻周刊,2002,4,22 [13]赵迎欢,陈凡.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术伦理原则的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38—240 [16]生命伦理学吉汉宣言,2000.见陈亚新等.当代医学伦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2 [17]科技部、卫生部.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2004-06-09 @ / [18]约翰·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M].新华出版社,2000 [19]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农业法规规章选编(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0]陶明报.科技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1]张乃根,[法]米雷埃﹒德尔玛斯-玛尔蒂.克隆人:法律与社会[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2]龚群.克隆人的问题伦理及其前景伦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21-27 [23][法]亨利·阿特朗等.人类克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4]高国希.彼得·辛格生命伦理学的“哥白尼革命”[J].哲学动态,2003(8):24-28 [25]陈蓉霞.从克隆人技术看人的地位和尊严[N].科技日报2001,12,15 [26]廖申白.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应用模式及其优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47-53 On the Ethical Principle of Biological Technique Chen Chaocuan (social science Art Faculty, Sou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