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康复试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戏与康复 游戏理论一 游戏理论-古典学派 ? 能量剩余论 ? 休养放松论 ? 重演论 ? 技能演练论 能量剩余论 孩子有大量精力,要不断活动来消 耗能量 休养放松论 成人:下班后轻松一下 孩子:做作业后要玩一下 (杖皮带拉得太紧) 技能演练论 扮医生病人 扫把扫地 刮胡子 做家务 听、我忘记 看、我知道 做、我了解 古谚 玩与『物』互动 游与『境』互动 戏与『人』互动 (一)根据运动障碍分型 3.强直型 此型很少见,为锥体外系受损所致,表现为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被动活动肢体时,主动肌和拮抗肌都有持续的阻力。腱反射不亢进,常伴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 此型临床较少见,病变主要累及小脑,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增宽,四肢动作不协调,指鼻不稳,肌张力低下。 (一)根据运动障碍分型 5.震颤型 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临床极少见。 6.肌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此型易与肌肉疾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淆,但肌张力低下型者可引出腱反射,而肌病者不能引出。 (一)根据运动障碍分型 7.混合型 两种或以上类型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身上,称为混合型。临床多见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在。 8.无法分类型 表现复杂,不易按以上各型分类。 (二)根据受累部位分型 1.单瘫   单个肢体受累,临床少见。 2.截瘫  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双上肢正常。 3.偏瘫  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明显,有时上肢损害明显。 4.双瘫  四肢受累,但两下肢受累较重,上肢及躯干较轻。 5.三肢瘫 三个肢体受累,此型较少见。 6.四肢瘫 四肢及躯干均受累,上下肢严重程度类似。 7.双偏瘫 四肢均受累,双上肢重,下肢轻。 五、脑瘫临床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方面。脑瘫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儿童水平。如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玩弄双手,6~7月能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8~10个月会爬,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动,1岁能独站,1岁~1岁半能走,脑瘫患儿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差。正常小儿3月时在仰卧位常有踢腿、蹬踏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但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小儿4-5月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患儿累及上肢时可出现活动减少、笨拙。1岁以内小儿尚未形成利手,而偏瘫患儿可表现为一侧手使用较多,一侧手活动较少。 五、脑瘫临床表现 (二)肌张力异常 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为肌张力。通过触摸、被动屈伸、摆动、旋转肢体以了肌张力情况。脑瘫小儿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肌张力表现有所不同,痉挛型脑瘫在新生儿时期除个别严重的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肌张力逐渐增高,1岁以内可以检查关节活动范围以了解肌张力。手足徐动型1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年龄增长而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齿轮状或铅管状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多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高。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 五、脑瘫临床表现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在俯卧位、仰卧位、直立位、由仰卧位牵成坐位等表现出各种异常姿势,这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如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表现为在俯卧时屈肌张力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头后仰,下肢伸直,甚至成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低下时,仰卧时腕、肘、肩、髋、踝等外旋外展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翻状。痉挛型患儿扶站时,下肢伸直内旋,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呈尖足站立,走路时呈剪刀步态。 五、脑瘫临床表现 (四)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神经反射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减弱。痉挛型深反射活跃或亢进,有时可引出踝阵挛及病理征阳性。 (五)可伴或不伴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 (六)继发障碍 如果脑瘫患儿不能早诊断、早治疗,可出现由于长期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不足造成的脊柱侧弯、前 、后 畸形,关节挛缩畸形,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肩、髋等部位脱 。骨质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等继发障碍。 六、脑瘫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残存原始反射,合并障碍及继发障碍等,典型脑瘫的诊断不困难。CT、MRI对脑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异常率为44%~92%,MRI异常率可达96%。EVP 诱发电位、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