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马淑芳226002.doc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马淑芳22600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马淑芳226002

优化课堂结构,关注思维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马淑芳 226002 摘要:实行新课改以来,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越来越重视,而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巧设疑难,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反思,使学生的思维在反思中升华;加强学生间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等,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和应用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思维 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一些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结合实际的应用型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因此,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及高考命题的趋势,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例题教学中,强化概念,夯实基础,拓宽学生思维领域 基础知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则面对综合问题越容易引起联想、类比、想象,找到问题突破口的可能性越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精讲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知识,将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并揭示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开展问题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灵感,使学生思维不断升级,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如在复习圆锥曲线定义时设计了以下例题。 例1:在中,角所对边分别为若且,求顶点 的轨迹方程。 解:由正弦定理得 顶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20的椭圆 以线段所在直线为轴,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易得顶点的轨迹方程为 说明:本题实现了代数与几何的简单综合,通过等价转化,合理建系,变陌生为熟悉,加深了学生对椭圆第一定义的理解。 例2:已知双曲线C:的左准线为, 左、右焦点分别为,抛物线 的准线为,焦点为,若的一个交点为P 解:(1)如图 由抛物线定义得 由双曲线定义得 , , 解得 (2)由(1)知原式=-1 问:若将题设中双曲线C的方程改为, 其 余 不 变,。易得结果仍为-1,可见双曲线C的方程对结果未产生影响。通过多题一解,能够加深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促进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说明:本题融两类双曲线于一体,实现了章节内知识的相互整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3: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是棱上异于点的一定点,点是平面上一动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倍的平方比到点的距离的平方多4,则点的轨迹为(   ) A ) 圆 B) 椭圆 C ) 双曲线 D)抛物线      解:如图             设为在平面内的射影 则 点到定点的距离是到定直线距离的2倍,所以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说明:本题实现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巧妙整合,关键在于将学生的思维从“空间”引向“平面”, 掌握空间问题平面化处理,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变题1: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点到点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点的轨迹为(  ) 变题2:为四面体的侧面内的一点,若动点到底面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相等,则动点的轨迹是侧面内的( C ) A. 椭圆的一部分 B.椭圆或双曲线的一部分 C. 椭圆或抛物线的一部分 D.双曲线或抛物线的一部分 通过一题多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是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心情舒畅地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具体做法:1、通过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有利

文档评论(0)

guaihe675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