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新闻采访心理 第一节 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社会认知模式 第三节 新闻采访的社会认知过程 第四节 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印象管理 第五节 采访情境 在传媒界,记者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生产者。当记者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说的是采访在整个采编流程中的重要性。 记者既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也要正确认识本身的一般心理状态 第一节 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和特点 (1)新闻采访心理的内容 新闻采访心理的定义 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采访 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收集 访: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 人与人之间多层面的对话 新闻活动的第一阶段,即记者将客观事实转化为主观认识 在采访过程中,从组织、引导、目的达到角度看,记者处于引导地位, 从是否愿意提供(包括提供的质量和数量)新闻信息量的方面来看,采访对象也并不总是被动的。 采访对象心理包括其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饱的态度(积极的和消极的)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2)新闻采访心理的特点 1、 对新闻基本特征的认识 真、新、快、公 记者——高心理素质 采访者——提供新闻的责任 2 对采访环境的认识和把握 采访环境包括人、事、物,其中人是核心,不同的环境要区别对待。 三种采访情景: 绿色——愉快(自然引导) 黄色——不安(警惕) 红色——不稳定危机(控制与疏导) 视频:罗京追悼会女主持笑场被骂哭 3 采访心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 沟通与交流 “取”与“给” 感知、情感、理智等方面的相互感应 明显的主观色彩 4 采访活动中的心理互动属于角色互动 主体在采访活动中的人际互动,交织、渗透着不同的群体或集团的利益。 视频:卫生官员现场发飙 记者在采访时应注意并处理好自己和对方的多种角色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社会认知模式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采访是一个对人的社会认知过程。 二、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社会认知模式 探讨记者如何在客观环境中获得、加工、存储、使用信息的过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系统示意图 P99 客观环境 注意的选择 记忆对输入信息的影响 思维对输入信息的控制和处理的策略 行为输出 噪音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认知心理 1、区别对待采访环境: 人(采访对象) 事 物 2、选择性注意 符合主体需要 与报道目标和思想一致 与媒体定位一致 抓独特的兴奋点 3、前理解(积累的知识经验)影响着信息输入,即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加工 长时记忆的内容刺激工作记忆 4、采访活动中的思维策略 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层次是思维策略。 理论→材料:即先有新闻策划,确定好主题,再去采访相关材料(理论驱动归纳) 材料→理论:先收集大量材料,然后分析这些材料,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材料驱动归纳) 什么是心理定势? 看过驯象的人都知道,驯象人只需要把象用绳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我无法挣脱的。渐渐地,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做任何尝试。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将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出口,一直到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只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有人说,阻碍我们学习、发展的不是我们未知的领域,而是我们已学过的东西。 一般说来,人的年龄愈长,学识愈丰富,可能受的影响更大些。从小到大,我们从无知到有知,学习了多少规则,多少定理,而同时又被多少条“细绳”拴在了并不坚实的“竹竿”上!而这许多的东西正沉入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并不知晓。 定势: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高清版).pdf VIP
- 车辆风险预警方法、路侧控制单元及风险预警控制系统.pdf VIP
- 2025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docx VIP
-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ppt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灯具安装技术交底1.docx VIP
- 乙烯三机:发展与未来.pptx VIP
- NB/T 47008-2017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pdf VIP
- 密钥管理与密钥分配现代密码学.ppt VIP
-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遨游3D世界,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创意作品》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