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下21-25课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21-25课教案

21.风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 3、初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检查预习: 1、掌握下列生字词 (1)丫杈(chà):即桠杈,形容树枝分杈歧出。 (2)风轮:风筝上能迎风转动发声的小轮。 (3)寂寞(jì):孤单冷清。(4)伶仃(1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 (5)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6)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7)诀别(ju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8)荡漾(yàng):(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9)嫌恶(wù):厌恶。(10)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11)可鄙(bǐ):令人鄙视。 (12)恍然大悟(huǎng):形容忽然醒悟。(13)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14)什物(shí):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15)惊惶:惊慌。 (16)瑟缩(sè):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17)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18)掷(zhì):扔,投。(19)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20)虐杀(nüè):虐待人而致死。(21)堕(duò):落,掉。(22)宽恕:宽容饶恕。 2、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初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写小时候不喜欢风筝,也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玩艺。有一天,看小兄弟偷偷地糊风筝,便粗暴地扯烂了风筝。待到长大后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醒悟过来,觉得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讨论并归纳: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四、小结: 本文从北京冬季的肃杀中看到天上的风筝,回忆起故乡的春天,故乡的风筝,回忆起我对小兄弟放风筝、做风筝的禁止和粗暴撕毁的事。表现了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默写上节课所要掌握的字词 二、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令人鄙视的。我觉得这样想法是不对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然而这种天真活泼的天性却被兄长鄙弃压抑,这是多么悲哀的啊! 2、“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对。因为小兄弟能利用枯竹、红纸条做风筝,说明他聪明、肯动脑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