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任官的名词
唐代任官的名词
(节选自王寿南氏《隋唐史·第十三章·政治制度》)
隋唐官吏(职事官)任用种类甚多,主要有拜、迁、转、擢、进、除、改、左迁、左除、授、左授、贬等,均表示任用时新官与旧官职在秩位上的升降关系,兹分别简略说明如下:
(一)拜:“拜”系隋唐任官的通称,意即正式任命,少有官职升降的含义,因此“拜”较常用于初任,如陆贽以经学闻名陈少游荐于朝廷,“拜左拾遗”,即受任命为左拾遗。不过在屡任之后也会用“拜”,因为“拜”是隋唐任官常用之辞。
(二)迁:由一官职调任另一同品级或高品级的官职,通称“迁”。例如:
李中敏……累迁谏议大夫(正五品上),……迁给事中(正五品上)。(新唐书卷一一八李中敏传)
(苗晋卿)授万年县尉(从八品下),迁侍御史(从七品上)。(旧唐书卷一一三苗晋卿传)
(三)左迁:“左迁”与“迁”不同,“左迁”是由一较高官职调降较低官职之意。例如:
(韦嗣立)开元初;,入为国子祭酒(从三品)……宪司所劾,左迁岳州别驾(正五品下)。(旧唐书卷八十八韦嗣立传)
(褚遂良)进拜尚书仆射(从二品),……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正三品)。(新唐书卷一O五褚遂良传)
(四)转:“转”也是调任官职之称,但所调任的新职位是同品级或较高的品级。例如:
韦凑……出为陕州刺史(从三品),无几转汝州刺史(从三品)。(旧唐书卷一O一韦凑传)
(于琮)迁中书舍人(正五品上),阅五月,转兵部侍郎(正四品下)。(新唐书卷一O四于琮传)
(五)擢:“擢”是调升之意,即由低品级升任高品级的官职。例如:
(李勉)召为大理少卿(从四品上),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正四品上)。(新唐书卷一三一李勉传)
(六)进:“进”是晋升官职之意,有时品级未升而职位较优也称“进”。例如:
(姚崇)睿宗立,拜兵部尚书(正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正三品)。(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
(七)除:其意与“拜”同,但“除”极少用于初任。例如:
(王绍)拜兵部尚书(正三品),寻除检校吏部尚书(正三品)东都留守。(旧唐书卷一二三王绍传)
“除”多用于官职的平调或升调,但是如果称“左除”,则为降官之意。
(八)改:即调任他职之意,可由低职调高职,也可由高职调低职;可由同级调优缺,也可调劣缺,使用甚广。
(九)授:即授予官职之意,可用于初任,也可用于转任,“授”与“拜”“除”相似,可作任官之通称。“左授”则为由较高职位降任较低职位,或由较优职位改任较差职位之意。
(十)贬:即调任较低的官职,较“左迁”“左授”更为明显而强烈。唐人称“贬”官多系指由中央高官调地方卑官,或中央势要之官调边地闲散之官(不论品级,主要在去其势要),或由距京师较近的官职调较远的官职。
以上所述为隋唐任官形态的种类,然而唐人对任官种类的称呼除降官必称贬、左迁、左授之外,其他并无严格的区分,所以在史料中,拜、迁、转、擢、进、除、改、授等字常有混淆参用的现象。
----------------------------------------------------------------------------------------------------------------------
唐代文官任用的方式也相当复杂,凡由皇帝正式任命为占员缺的职事官称为“正拜”或“正授”“正除”(“正”字常省略)。除此之外,尚有守、行、试、摄、检校、知(权知)、判(权判)、充、领、兼、监、同、员外、勾当、里行、版授等名称,其含意各有不同,兹分别简略说明如下:
(一)守:凡阶(散官)卑而官(职事)高者称“守”。例如:
银青光禄大夫(散官从三品)守兵部尚书(职事官正三品平章事上柱国河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毕诚……(全唐文卷八十三,懿宗,授蒋伸毕诚节度使制)
(二)行:散官高而任较低职事官者,称为“行”,例如金石萃编卷八十有裴颖和裴贲的华岳题名石碑,两人题名的领衔是:
朝散大夫(散官从五品下)行华阴县令(职事官从六品上)上柱国(勋位)裴颖、朝议郎(散官正六品上)华阴县令(职事官从六品上)裴贲
(三)试:“试”是正式任命之外的一种任用方式,隋及唐初并无试官,试官的设置始于武后,武后欲收买人心,乃大设试官,当时的试官极多,唐会要卷六十七“试及邪滥官”项有下面一段记载:
天授二年二月十五日,十道使举人石艾县令王山辉等六十一人并授拾遗、补阙, 州录事参军霍献可等二十四人并授侍御史,并州录事参军徐昕等二十四人并授著作郎,魏州内黄县尉崔宣道等二十三人授卫左校书,盖天后收人望也。故当时谚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椎侍御史,脱腕校书郎。”试官自此始也。
试官似乎并未莅官临事,只是一种虚衔而已,正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