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xVIP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中国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歌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多角度地反映生活,抒写率真的情感。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的他即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1934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2)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生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并成为主要成员,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郁,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4)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北京人,当代诗人,“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后来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代表作品有《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5)舒婷,原名龚佩瑜,生于1952年,福建厦门人,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2.背景探寻(1)《死水》的写作缘由: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因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所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2)《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灵性,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于抗战初期,也就是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的中国又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诗人于呐喊声中写下了这首诗。(4)《热爱生命》写于1979年,诗人经历了“文革”的冲击,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写下了这首诗。(5)《双桅船》写于80年代初,当时国外现代朦胧诗体在中国受到青睐,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在中国崛起。通过总体象征的手法使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名言警句一、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二、爱国名句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徐志摩的康桥情——《再别康桥》赏析轻吟慢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