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VIP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诗经》两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内容丰富,三百篇都是作者真情自然流露而成的作品,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明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与精华,是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知识链接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如《伐檀》、《硕鼠》等。“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其中大部分是贵族文人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为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诗经》在形式上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2.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分类诗歌分类按体裁分古体诗(古风)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近体诗(今体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按内容分咏物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思乡怀远诗、怀古诗按结构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表达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时间分新诗、旧诗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中的名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秦风·蒹葭》一曲妇女的悲歌——《卫风·氓》赏析《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全诗共分六节。第一节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第二节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第三节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子的深深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可爱的坚强的一面。第四节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比”的方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她美丽的容貌很快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的本性,女主人公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第六节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低下,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对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类文品悟淇水绝恋读前提示本文是对《氓》的改写。阅读时体会改写后的内容及结构和原文有什么不同。(1)作者为什么以“淇水绝恋”为题目?说说你的看法。淇水河畔,一女子款款走来。她身着青衣,手持绢扇,眉清目秀,却满面愁容。她慢慢地走向亭子,抬头便看见了一条系在柳枝上粉色的巾帕,她的脸上略浮起一丝苦笑,但很快又被愁容遮了去。她轻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