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暨淮南盐业史上41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docVIP

南通暨淮南盐业史上41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通暨淮南盐业史上41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南通暨淮南盐业41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南通盐业志稿》人物传撷英 张荣生 刘濞(前215-前154) 西汉沛县人,高祖刘邦侄。封吴王,都广陵。惠帝、高后时,濞招致天下亡命人,在封国内私铸钱,煮海水为盐;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通运于海陵仓及如皋蟠溪。盐所入,辄以善价售予民。以故无赋,国用富饶。淮浙盐业见于史籍自濞始。后因发动叛乱,兵败被杀。 骆宾王(约638-?) 唐文学家。义乌人。幼颖异,七岁作《咏鹅》诗,远近传诵。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武后时,任临海县丞,鞅鞅不得志。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对武后临朝,署为府属。曾为徐作《传檄天下文》,列数后罪。后览其文,叹曰:“宰相因何失如此之人?”敬业败死,宾王携敬业子絅逃匿邗之白水荡,即後来之吕四场境内。捕者求之不获,遂客死海上。著有《骆宾王文集》,名作有《帝京篇》、《在狱咏蝉》等。今狼山有骆宾王墓。 第五琦(公元729-799) 唐京兆长安人,字禹珪。安史之乱时,肃宗驻彭原,琦谒见,即陈:“今之急在兵,兵强弱在赋,赋所出以江淮为渊。若借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资飞饷函洛,惟陛下命。”帝悦,拜监察御史,迁诸道盐铁铸钱使。盐铁名使自琦始。乾元元年(758),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籍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专事煮盐,盗煮者论以法;所煮盐由官收购,加价售民。“榷盐法”自琦创行。琦颇注重发展两淮盐业,所煮盐以洁白著名,称“吴盐”。淮盐有“吴盐”之号自琦始。 刘 晏(718-780) 唐理财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广德二年(764)为户部侍郎,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等使。盐铁兼转运自晏始。继第五琦后,踵行榷盐法而损益之,法益密,利无遗入。奏盐法轻重之宜,以为盐吏多则州县扰,仅于出盐之乡置监与吏,收亭户盐粜商人,纵其所之。于远离盐乡之地置“常平盐”,逢商人不至、盐价腾贵时减价粜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乃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晏在所辖区域设4场10监,又自淮北起列置巡院13所,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复于诸道巡院募驶卒,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其他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尤重于发展江淮盐业,于吴、越、扬、楚建盐廪数千座,积储盐2万余石,以应不时之运。前后领盐铁10余年,始任时全国盐利仅40万缗,及大历末罢职,增至600余万缗,天下赋税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于盐利。后被权臣诬陷而死。史籍论历代善理财者以晏为最。 张 纶 范仲淹(989-1052) 胡令仪 张纶,字公信,北宋颍州汝阴人。淳化间为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纶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夙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予之值。由此岁增课数十万。泰州故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至天圣中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时范仲淹为泰州西溪(今东台市)盐仓监仓官,具书建白于纶。纶转奏朝廷,得旨,以仲淹为兴化令,董修筑之役。时议谓“涛患息而潦患兴”。纶曰:“涛之患十九,潦之患十一,获多亡少,有何不可?”上表三请,愿身自临役。遂命权知泰州督役。适逢大雨雪,惊涛汹涌,役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余人。于是群言大哗,以为堰不可成。朝廷遣中使按之,将罢其役。又命胡令仪为淮南转运使,度其可否。适值仲淹以丁忧离职,临行前犹移书谓纶:“勿挠于旁议!”令仪亦力主仲淹议。逾年堰成,民得奠居,流佣归而复业者3000余户。嗣经历代陆续延展增筑,西自盐城,北接山阳,南抵通、泰、海门,堰长580余里,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使伤稼之效。又置闸纳潮,以通漕运。由此海滨泻卤之地皆成良田,盐农两利。以仲淹首倡修筑,历代习称其堰为“范公堤”。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像己励人,传诵千古。令仪,陈留人,曾任如皋县令,故熟知潮患。三人殁后,通、泰、楚州及各盐场皆立祠祭祀,永怀功德。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人。年20,登进士第一。累官直学士院、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师渡江东下。天祥奉诏勤王,在赣州集义军入卫临安。明年宋降,授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至元军中请和。与元丞相伯颜抗论于皋亭山,伯颜怒,拘之北行。途中停留镇江,乘夜逃入真州。时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领兵固守扬州,而天祥素不为所容。又且惑于流言,疑天祥为元说降,竟下令捕杀之。辗转逃出。思由淮入浙追随宋帝必航海,而通州地当孔道。乃穿行于元兵刀丛剑树中,夜行晓宿,历尽艰辛,始经高邮、泰州,过海安、如皋,来至范公堤下。其间追骑相迫,险象环生,危不免者数矣。范堤义士张阿崧遣二子卫送天祥至通州。宋知州杨思复已受庭芝令,不纳。适值谍报镇江大索文丞相,始识制司之言为谬,馆天祥于郡。为具海舟,以闰三月十七日发七星港,十八日宿石港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