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三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三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模块三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

1.(2016·淄博质量抽测)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胡佛时期针对大危机,实施了国家干预,故材料无法说明其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同时材料只是局部信息,无法说明其对经济干预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比较胡佛、罗斯福,二者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故罗斯福借鉴胡佛是可能的,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2.(2016·阳江适应检测)《纽约时报100年》:“有时他(指罗斯福总统)又像社会改革家,甚至像一个工运鼓动家,告诉煤商们,如果他们不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共产主义就会将一个‘日益衰弱’的工业所剩下的一切都摧毁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B.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优势 C.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危及资本主义发展 D.新政严重侵害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局部调整,A、D两项不正确;B项是在二战后,与罗斯福无关。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3.(2016·临沂联考)二战后西方国家努力修补资本主义社会缺陷,尤其是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与社会制度上的“福利化”。其中“人民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国际格局的改变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意识形态的剧变 D.议会民主制颠覆 解析: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是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搞人民资本主义,通过人人可以持有股票,人人都是资本家来调整单一的私有制形式,B项正确。 答案:B 4.(2016·济宁五校联考)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违背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不符合苏联国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D 5.(2016·株洲联考)《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解析: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出了适当调整;而斯大林模式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答案:C 课时强化演练10 点击进入Word 3.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4.历史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先后经历了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体制。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苏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