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6年常州市化学中考试题的“专题化”设计.docVIP

浅谈2006年常州市化学中考试题的“专题化”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2006年常州市化学中考试题的“专题化”设计

浅谈2006年常州市化学中考试题的“专题化”设计 艾璐 (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3) 也许谈到“化学专题”,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碳与碳的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专题或元素化合物知识专题或化学实验专题会立即浮现在脑海中。确实,传统的“化学专题”往往是按照化学的四大块内容,即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来进行界定的。然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标准”对构建学生学科的情感体系提出了要求,对开展探究性学习、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文精神也提出了要求。因此,传统的“化学专题”已界定不能满足现在新课程要求的需要,它也正在由“知识板块化”向“人文自然化”、“探究生活化”、“系统多维化”转型。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化学命题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方向标,下面笔者就2006年常州市化学中考试题,谈谈对“化学专题”的几点新的看法。 1 “围绕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多维发散”的“化学专题”试题 为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根据“某一具体知识”的不同分类,这类试题的设计构想通常有如下两种: (1)以某一化学概念或原理(如中和反应、燃烧、溶液等)为试题核心,从掌握概念(或原理)所必备的子核心出发,来进行多维命题。 (2)以某一具体物质(如水、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等)为试题核心,从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等子核心角度出发,来进行发散命题。 如2006年常州中考卷中的第25题和第26题,就是以上述构想(1)来进行命题的。 第25题: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以下是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的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 加入盐酸的体积 (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试绘出溶液的温度变化(△t)与加入的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2)请根据曲线变化的趋势,说明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第26题: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_(填“酸”或“碱”,下同) 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 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题分析:分析第三大题(25题、26题),表格如下: 项目 各项内容 试题核心 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反应) 设计构想 上述构想(1) 试题考察的 主要知识点 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③pH值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④无色酚酞试液与溶液的酸碱性;⑤中和反应的测定原理;⑥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学科渗透 数学中的坐标在化学中的运用 本题综合了数学中的常识性知识——坐标,考查了学生对中和反应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25题时,考生要根据题目提供的表格数据,在坐标中绘出溶液的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曲线图,然后抓住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钠的量一定,盐酸滴入到一定程度会过量,来解释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解26题时,考生一定要掌握坐标中曲线起点的含义,根据曲线起点的pH值大于7,得出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在求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要明白图中pH值等于7时,就是滴入的硫酸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全,而且计算时要先将溶液体积转化成溶液质量再进行求算。 2 “展现真实生活情境,分析解决问题”的“化学专题”试题 关注社会自然是中考试题设计的基石。为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这类试题的设计构想通常是以热点新闻、全球问题、重大事件、前沿技术等情境信息材料,挖掘信息中涉及到的、并符合考试说明的知识要点,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来进行命题。 如2006年常州中考卷中的第28题和第29题,就属于该类试题。 第28题:能源和环境是当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