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65年经济史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5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 如果将中国经济看做一家公司,那么,它无疑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伟大公司。 我们姑且称它为熊猫公司。 熊猫公司是一家有着65年历史的老字号,它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公司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遭遇了种种挫折,但它从不气馁、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终于抓住机遇、迅速成长,成为一家业绩优异、市值颇高、责任心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性大公司。 65年来,熊猫公司的成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65年来,熊猫公司的成长让世界发生了改变。 今天,熊猫公司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它一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改变和惊喜。 1949—1977年 初试啼声,蹒跚前行 熊猫公司是一家有65年历史的老字号,但真正改制成股份制公司不过30多年时间。1949年公司成立后,长期面临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营资金不足、生产部门结构不合理、海外市场大门紧闭的困难局面。尽管困难重重,错过了许多次发展壮大的良机,但熊猫公司经过近30年的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一个主要经营农产品的体量巨大、作风保守的新生企业,成长为业务覆盖多个领域、产值初具规模、员工福利大幅增长的区域性大公司。 上世纪70年代末,公司创始人和几位元老先后去世,引发了公司历史上最激烈的人事震荡。董事会和管理层重新洗牌,主张改革的新任董事长走上前台。1978年,新一届董事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成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轰轰烈烈的改制随之拉开序幕。 史纪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和基础产业极端落后,又受到长年战争的持续破坏,社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计划经济30年,中国从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工业体系和国民体系较为完备的工业国。197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52年的4.74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1977年的人均GDP是25年前的2.86倍。 亲历者旁白 1958年 新中国第一辆轿车诞生了 一汽设计科第一任科长 吕彦斌 1953年7月10日,我被调到652厂(当时还不叫一汽)。1958年我们接到任务要做东风轿车,厂里要求我们仿照和自我设计相结合。设计处副处长史汝楫带上我和另一个工程师到北京去找样车,选中了法国希姆卡中级轿车:里面的结构不变,发动机用德国奔驰190,车身自己设计,由时任652厂副厂长孟少农统一指导。 我们先做了小模型。做之前画效果图,外形用彩色,画好后让领导挑选合适的,做成15的模型,再交给领导审核,选择其中一个做成11的大模型,再根据大模型画试制图,用手工敲出一辆样车。 1958年5月,我们做出东风样车;5月12日送到北京中南海报喜,正值八大二次会议召开。5月21日下午两点,毛主席检阅东风车,他跟林伯渠坐着车围着花园绕了一圈,下来后他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然后到车前面和每个代表握手。 1978—1997年 脱胎换骨,开疆扩土 最初几年,改制进行得并不顺利。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根深蒂固,各方利益盘根错节。由于新任管理层缺乏经验,公司甚至在80年代末爆发了激烈的劳资冲突,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位置几易其主,改革一度出现了倒退。 直到1992年,开启改革大门的功勋董事长再度出山,董事会和管理层改弦更张,市场化改制才重新步入正轨。 1994年,站稳脚跟的新一届董事会开始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重新梳理了公司治理结构。各大分公司的财权被统一上收,原来呼风唤雨的各路“藩王”成了没有财权的光杆司令,避免了“藩王割据”给公司整体造成的无谓损失。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藩王”们很快找到了牟利的路子。这得益于董事会1994年推行的住房改革。过去员工的住房基本是公司提供,1994年之后,福利分房成为历史,住房成为公司内部最炙手可热的一种商品。“藩王”们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分公司大量的空置土地开始大搞房地产。这不仅给员工们带来了更好的住房条件,也为公司创收不少,所以总公司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与此同时,公司80年代启动的开放战略也开始发力,出口业务不断开疆拓土。尽管一开始缺少先进设备和技术,但公司准确定位,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专门为外国人代工服装鞋袜等低端产品,还是在出口业务上尝到了不少甜头。 1992到199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2%、14%、13.1%,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13%以上,创下历史纪录。公司上下热情高涨,乘胜追击,不断追加投资。1993年,全公司的投资增速一度达到65%,让业内同行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