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
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感而发”的确是针对一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误解。不过…
奥斯维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德国占领,改名为了德语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现在变成了博物馆,用大量陈列品展现纳粹对犹太人施加的种种暴行。在每个房间的玻璃柜中展示的,有被关押在里面的人们所穿的衣服,使用的皮箱、假肢、假发、假牙,甚至还有用毒气室里被集…
随着“班主任专业化”概念的提出,一些学校和班主任纷纷参与到相关研究中,期待以研究为突破点,拉动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然而,如何通过研究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怎样开展相关研究等问题,常常制约着研究的开展。为何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作者:李镇西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2年04期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
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感而发”的确是针对一部分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误解。不过,我也要直言,这些“误解”和《班主任兵法》是有关系的。
应该说,万玮是我很欣赏并敬佩的老师,也是我的老朋友。大概八九年前,这本书中的内容还在我的教育论坛上陆续贴出的时候,我曾经在后面跟帖,除了对作者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精神的赞赏,还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无论如何,用兵法来对付孩子是不妥的。”后来《班主任兵法》出版了,受到一线班主任的普遍欢迎。一次,在讨论我某本新著的书名时,编辑启发我说:“书名一定要抢眼球,你看,《班主任兵法》这个书名就为该书增加了好几万印数。”这时我才明白,用这个书名未必是作者的初衷,可能更多的是出版社的“市场考虑”。
但为什么书名为“兵法”就会有“市场”呢?显然,出版社是深谙目前不少班主任的种种浮躁心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些老师对“兵法”的迷信。
实际上,在万玮老师那里,所谓“兵法”之说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比喻的是班主任的方法、技巧甚至“绝招”。在《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的确展现了万玮老师班主任工作中种种有效的招数,这些招数背后就是万玮老师对学生的爱——遗憾的是,好多老师眼睛只盯着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有一次,我当面对万玮老师说过不能把方法放到第一位,第一位应该还是爱。万玮老师说:“我同意你的观点,实际上我的想法和你一样。”
尽管只是比喻,但我依然不同意“兵法”的说法。最近我又看到《班主任兵法》的发行广告把万玮老师说成“班主任中的军事家”——这一称谓显然源于“兵法”一说。尽管所谓“军事家”也是比喻,但类似的说法无疑会给一些年轻老师一种误导,好像教育就是军事;那谁是敌人呢?当然就是学生了。
当然,我知道没有哪个老师会在思想上真的把学生当敌人,但因为是“军事”,是“兵法”,潜意识里自然会把学生视为敌对面,并希望在行动上战而胜之。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一切(经济、文化、教育等)都视为军事行动。比如“钢铁元帅升帐”“新长征突击队”“大兵团作战”“大会战”“打一场……歼灭战”(或“人民战争”)“占领高地”“卫生战线”“教育战线”……现在,连班主任工作都有了“兵法”之说,优秀的班主任都可以被称为“军事家”,是不是这种思维在教育上不自觉的体现呢?
把自己的工作“军事化”,意味着把工作对象视为需要战胜甚至消灭的敌人,同时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战场上,两军对垒,狭路相逢,“不择手段”是必需的,因为面对杀红了眼的敌人,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战场上的敌我双方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讲什么“民主”与“人性”的。书生气十足,感情用事,只会被对方吃掉。但教育不能这样。兵法只能用于对付敌人,不能用来对付学生。因为学生是教育、培养、转化、感染的对象,而不是消灭的对象。我当然知道,“班主任兵法”并非是说班主任要把学生从肉体上消灭,但这种说法,在观念上首先就把学生放在了敌对面。我不能不说,这与现代教育应有的尊重、信任、平等、民主等观念实在相差太远。
我想到网上流传的“老师小薯条搞定抽烟学生”的一个著名段子——面对死不承认吸烟的学生,老师让他吃薯条,以此来观察学生的习惯性动作,进而判断其是否吸烟。比如老师问:“吸烟吗?”学生说:“不吸。”老师便递上一根薯条说:“吃根薯条吧!”男生习惯性伸出两根手指夹着接过薯条,于是原形毕露;如果学生很小心地用手掌接薯条,老师会问:“不蘸点番茄酱吗?”学生一不小心蘸多了,赶紧用手指弹了弹薯条,又露馅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