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文化形态 本土化 “本土化”的意思近似于乡土化、区域化、民族化,但略不同,是与现代化、世界化、国际化、全球化相对应的概念。其目的是重新认识、评估现代化进程中的失策,然而采取的却是回归传统的逆行方式。因为对于现代化来讲,某些先进性仍然是暂时的,所构成了对本土化的强烈冲击,而本土化的文化积淀必然对现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 深刻的古典精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进步,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的回顾与眷恋。于是,建筑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的“古典风”,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的“乡土风”,都有意地选择了传统文化的素材,来形成新的设计流行风格,以区别于西方设计所带来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国际流行样式。 “本土化”的流行虽然可以强化艺术设计的原创性特征,并有着温古知新的社会作用,甚至引发着重新解读民族艺术传统的现实意义。但是,“本土化”的传统艺术元素,如果缺少人文主义的精神,其结果亦会适得其反,因为在面临世界文化的开放格局,单单以“本土化”对应,必然面临着新的尴尬。 全球化 用“本土化”来对应“全球化”的思路,只是一种暂时的应用方式。尤其在艺术设计中,更不能简单地以“本土化”来对抗全球化,应该积极吸收人类所有的先进文化,建构中国的艺术设计思想体系。而现代的界定正是在大工业化生产的文明形态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人的存在价值与文化观念的融和。 艺术设计的“本土化”来源,是建立在与现代西方强势文化的背景对应中,所具有的民族自身的文化思想中的基本观念。“本土化”便是一种自觉地文化捍卫。 全球化促使了人类生活的改变,对于开放时代的中国艺术更多地需要对人类文明的接纳、汲取,这其中也包括中华民族艺术传统,但是不仅仅是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构与发展,更应该向现代文明学习。因此要警惕在“本土化”的观念下,对现代文化的某些敌意与隔膜,甚至出现新的自我封闭,或者以为“本土化”就是在延续传统。特别是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本土化之所以反映出的民族文化的被动性,有时还包含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专制思维方式。 现代化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讲,传统艺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连绵不绝的困境与无奈,常常是因为受制于当代西方艺术的标准和模式。因此,作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面对现代西方设计文化的刺激,许多人士利用中国传统艺术的因素,对应西方文化的介入,重构艺术设计的当代意义。这种以传统艺术元素为主题的“本土化”探讨,在其他的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地响应。 改造传统文化,仍然需要他山之石,即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比如对人性、人权、人的利益的重视,对众生平等的心理认同,才能够发展着新的文化,而这些新的文化内质,也许与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格格不入,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利用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启社会文化,最终使民族艺术传统的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的形态。同时,对西方当代文化中的许多话语霸权应予以清醒地认识和批判。 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现代化。 2、包容开放 资源 回归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以“本土化”的口号来对峙于西方现代文化,更是值得深思。作为艺术设计的存在,其“本土化”的文化意识必然受到限制,原先的题材、元素恐怕也无法进入真正的现代文化。 传统艺术中的玉器、陶瓷、家具、服饰等,固然有着完美的技术形态,但是这些古典的传统艺术中,有着某些精致的残缺。过去经常自豪于“四大发明”,但现在看来,这些只是提供了一种基本原理,真正去挖掘与享受这些成果的却不是我们。 责任 面对着从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要有自己的高度责任感,对于民族和个人,都应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警惕,一个民族的强大,一个事业的辉煌,与艺术设计家自觉自励对民族和事业的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艺术设计家不断地反省个人、家族、民族、社会、国家、人类的复杂历程。 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没有可以借鉴的传统经验,因为数千年传统文明的绵绵延续,突然被近百年无序结果所中断,革故鼎新,振兴民族文化是当代的一个紧迫的任务。艺术设计的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勇于接纳外来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保存着许多有积极意义的设计思想,但是在一个旧结构中已无法更生,只有吸收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才能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 借鉴 设计文化的崛起,是西方近现代工业进程的一个结果,是社会的持久稳定与高速发展带来的现象。欧美设计文化的阶段延续,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