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菉竹山房.ppt
菉竹山房 吴组缃 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的状况。 把握文章的中心脉络。 了解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 作者简介 吴组缃(1908—1994),原名祖襄,安徽泾县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曾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在大学读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往往以悲剧风格抨击摧残人性的旧社会,后期作品转向对急剧破产的农村社会的描绘。文笔细腻委婉,风格悲凉。著有《宋元文学史稿》,短篇小说集《西柳集》、《饭余集》,散文集《拾荒集》,长篇小说《鸭嘴崂》(后更名为《山洪》)等。 背景简介 本文故事的开头是清代未年。女主人公一生命运的悲剧源起于一场“冥婚”。“冥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婚配并合葬的习俗。另一种则是生者与死者成婚的现象,故又称为“阴阳婚”。作为落后民俗的“冥婚”,在中国农村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里沿袭已久。小说中的二姑姑,虽未与亡夫订过婚,却有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事件,所以她“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是“阴阳婚”习俗的修正版。 背景简介 作品写作并发表于30年代初。尽管已经受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洗礼,但30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在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旧,尚未受到现代意识的冲击,封建礼教、迷信思想与落后习俗仍然沉重地压抑和统治着农村大众。 吴组缃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他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后,接受了现代启蒙主义思想,从而有了传统与现代比较视野下的批判意识。当他重回落后、闭塞的故乡,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遭遇就触发了这篇小说的创作。 内容述评 一、作品通过对传统女性二姑姑年轻时的恋爱、婚姻以及凄凉的人生历程与悲苦扭曲的心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与“阴阳婚”落后习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二、二姑姑的故事事实上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人们的思想依旧在传统文化的旧轨道上运转。 在二姑姑的内心世界里,仍然充满着原始的思维方式与落后的传统信仰。她相信结灯花和喜鹊叫是贵客临门的神秘感应,对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沉浸在亡夫托梦、显灵的自我封闭的情感生活之中。构成“阴阳婚”精神基础的原始思维与信仰,成为她精神生活的支撑与底色。迫害她的东西成为她喜爱的东西,外在的精神奴役演变为内在的精神自我奴化。这就从更深刻的群体心理层面上揭示出当时中国农村的落后现状及其缺乏变革的内因。 三、对主人公人道主义的同情,对自然人性的肯定与赞美。 作者站在现代启蒙思想的立场上,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同时也正面表现了人性在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的反叛与自然流露,也表明了作者对无法压抑的自然人性的真诚认同和赞美。 艺术赏析 一、生动、细腻而逼真的景物描写 作者从记忆写到现实,从去金燕村路上的远观写到近观,从菉竹山房的外部写到房间的内部,从房内景况的粗看写到细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读者对这所大宅有各方位的全面了解。出色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种互渗关系和比喻关系。特定的环境、氛围为二姑姑可怕的身世作出了强烈的暗示和衬托。菉竹山房缺乏的是人气、生气、人性之气的印象,正是通过景物描写的渲染而达成的。 二、小说以“我”的讲述和活动为中心线索,刻画出二姑姑的独特形象。 侧面叙述与正面描写,记忆中的故事与现实中的情节,都在“我”的目光与叙事中得到了统一,有力地塑造了一个悲剧命运的传统妇女形象。 三、出人意外的闹剧式结尾 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小说构思的精彩之笔。作者的手法是在整篇小说造足恐怖可怕的氛围,但末尾却猛烈突兀地急转弯,让人始料不及。引发读者更多的联想、思索和回味。 思考与练习 一、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二、试析这篇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为什么说这篇小说主要采用的是侧面渲染和烘托的表现方法?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吴组缃属于在“五四”新思潮影响和启迪之下,走上人生道路的一代知识分子之列。他的创作放眼于整个的时代与社会,早在三十年代就写出了一系列与左翼作家相一致的好作品。1934年,茅盾便惊喜地指出,“这位作者真是一支生力军”。(赵园《吴组缃及其同时代作家——兼析〈菉竹山房〉》) 作者介绍 口中衔着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