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文化中心转移总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文化的发展: 文学:田园诗的代表为陶渊明,是今江西九江人,为东晋刘宋时期的诗人;山水诗的代表是谢灵运、谢眺(ti?o音跳)、颜延之等。 文学评论:成就很大的是南朝齐的刘勰《文心雕龙》和南朝梁钟嵘的《诗品》。 制度文化:东晋及南朝实际上是汉晋政权的移植,保持着中国制度文明。 北方文化发展: 北朝除乐府民歌(敕勒歌、木兰辞)外,文人诗坛一直比较荒凉。 制度文化:向江南学习。北魏考文帝在“改革朝仪”时,指定的两位主持者是刘昶(chǎng)和蒋少游。 北方人由于自认承继着汉晋以来的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中原人常常咒骂南方人为“貉(hao号)奴”。出于自卑的心理,吴地人士则企慕中原,仿效洛阳的书法,语言、哀哭和居丧,如“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葛洪·抱相子·讥惑篇)”。当时洛阳玄风传播到江南,清谈要说标准的洛阳话,洛阳话成为南朝的官话。南朝士族读书时要仿效洛阳书生特有的腔调,称为“洛生咏”。 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中,由于胡族文化的落后性,加上这种文化在离开原有的环境空间后,表现出与现存环境的不适应性与矛盾性,从而丧失了其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就走上了学习、吸收汉族文化并与其交流的道路。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中心区 隋唐时期开始采取科举取士制度。进士的培养是一个地区学校教育和文化习俗的综合表现,因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一致,进士数量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 唐代进士数: 河南 184人; 河北 160人; 陕西 149人; 江苏 115人; 山西 96人; 山东 77人; 甘肃 59人; 福建 56人; 浙江 50人; 江西 35人。 唐宰相分布: 宰相是仕途的最高目标,也是一般文化人争取的至高职位。就宰相的籍贯分布来说,唐朝代宰相世族几乎全在北方。根据《唐宰相世系表》,唐代宰相全部共有369人,属于98个民族,十分之九为北方人,尤其是关中和河北的宰相为多。 隋唐大一统时代,南北方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中共同发展。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其特色是儒、道、佛并重,又兼容西域各种文化,是二千年来最多彩绚丽的时代。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中心区 1、两宋时期文化中心区的转移 北宋时期,进士的分布已有些变化,当时进士数多的地区是: 河南196人;福建138人;浙江132人;江苏104人;山东99人;江西91人;河北88人;四川84人;安徽53人;陕西49人。 特征:南方的省区占有6个,北方占4个; 在名次排列上,江浙一带的省区明显上升,河南省区仍占据首位,这与文化传承有关,更与北宋的首都位于河南地区有关。 陕西的地位下降最快,由唐时的第三位,下降到北宋时期的第10位。 江南经济与文化的上升 全国的经济中心已开始偏处东南,所谓“竭三吴以奉西北”。 神宗时期,共有7位宰相,而6位都是南方人。 哲宗朝实行南、北分卷制,保北方特权;特许齐、鲁、河、朔五路的北人别考,使南北取士的人数得到相对 的均衡。但南北进士的水准发生了很大的差别。《文献通考》卷32中说:“今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 南宋时期江南地位的上升 南宋朝廷搬到江南,南方人终于在权力的斗争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据统计,北宋时期宰相属于北方各地(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的计有41人,南宋时则减至5人;属南方各地(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的有31人,南宋时增至57人。 南宋以后,经济中心全部南移,公卿将相,遂多江、浙闽、蜀人选。 《宋史》在“道学”、“儒林”等传中所记载的文人学士其分布北宋、南宋也是不相同的,北宋时北方人物约占总数的2/3弱,而南宋后,南方人物竟占百分之百。这也显见南方学者之崛起。 三、中国文化重心区的东移南迁 文化重心区是指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主要精神文化的各种要素的叠加区。所谓各种文化要素,它包括这个时代主流思想的文学、史学、哲学学术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受这种文化影响的区域居民的教育状况和文化素养、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等。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我国中原地区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兴盛或繁荣的重心区。直至宋代,伴随着中国传统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传统文化的重心区也随之转移至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 (一)文化重心区东移南迁的时间与标准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成为全国的传统文化重心区的标准是: 第一,思想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第二,人口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才的数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