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连锁经营模式促动现代农资流通业发展-荔民案例0909..doc

以创新连锁经营模式促动现代农资流通业发展-荔民案例0909..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创新连锁经营模式促动现代农资流通业发展-荔民案例0909.

以创新连锁经营模式引领现代农资流通业发展 ——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案例 □刘省平 陕西省大荔县民营企业家汪战仓,结合自己20多年农资经营经验和10多年对中国农资连锁发展模式的思考,兴办了一家集连锁经营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资流通企业——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化肥、农药、种子、地膜、植保机械等农资产品。公司秉承“整合+服务”的核心经营理念,以县为战略单元,走区域性、紧密型的连锁之路,发展“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创新型经营模式;通过横向联合和资源整合,成功建立了紧密型的县、乡、村三级经营网络,探索出了一套“技企结合,技物结合”的新型农技服务模式。 荔民连锁通过农资连锁经营和农技服务两个网络,开展了十多项农技服务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了“零距离”为农服务,惠及十万多农户;还围绕“一县一品”、“一村一品”,推行“农资农副产品双向流通”网络,让好的农资产品下乡,好的农副产品进城,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增产增收的问题。 荔民连锁独创的“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经营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农资连锁模式,从根本上践行了连锁经营的“六个统一”,并成功导入独创的“八大电子运营系统”,实现了中国农村流通领域的新革命。荔民连锁通过四年实际运作,迅速地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流通行业的一匹“黑马”。 一、企业转变发展的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生存和安定的大事,而农资流通对于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七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资流通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农业大县农资流通企业迅猛增加,但农资流通企业仍然存在着多、杂、散、乱情况,系统连锁网络尚未形成,欠账经营现象普遍,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农业科技服务缺失,恶意竞争加剧,市场风险加大等问题。 在这种形势之下,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而推动农民增收被置于重要地位。连锁经营是当今世界商品流通和服务业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早在2003年12月,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总社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的意见》,提出“今后要加强领导,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指出:“支持农资超市,对农资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申请手续。”作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连锁经营成为我国农资流通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农资连锁企业的实际运营存在种种问题,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农资连锁品牌并未真正形成和出现,但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农资连锁是一个革命性的方向,是大势所趋。 长期拼搏在农资市场经营一线的汪战仓,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地扑捉着各种新变化,看到了连锁经营对于农资经营所具有的广阔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此之前他所尝试的松散性连锁,实际上只是业务上的一般性联络,缺乏实质性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于是,他开始了一番认真的考察和调查研究,全面地掌握关于连锁经营的种种情况,首先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企业转变发展的过程 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战仓,1992年开始农资经营,从最早乡的村零售门店到县级农资批发,再到农资生产和松散性农资连锁,再到现在的以县为战略单元的区域性、紧密型的连锁,20年来一直专注于农资经营,且一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紧抓行业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和转变经营思路和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追溯汪战仓创建荔民连锁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转变和发展阶段: 1、从农资零售向农资批发经营转变 1992年-1997年,汪战仓一直在大荔县羌白镇寺前村从事农资零售。1997年国家农资生产流通体制放开后,一个20岁左右的农家子弟,凭着超人的胆识和精明的头脑,抢抓机遇,注册50万元,成立了大荔龙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闯入大荔县农资批发零售行业。初出茅庐的他,虽然使“龙达”公司97年度销售额达到了1200万元,但由于经营策略的选择失误,管理经验的缺失,经营品种杂乱,商品质量低劣以及售后服务跟不上等种种原因,“龙达”公司当年亏损2万元。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公司当年状况,就是“销量最大、罚款最多、赔偿最高、亏损最重”。“吃一堑,长一智”。98年“龙达”公司痛定思痛,审慎研究分析大荔农资市场,调整公司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经营策略,公司从农资品种的选择到商品质量的把关,从媒体广告的宣传推介到借助售后科技服务的支撑,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营理念和创新计划。生意越做越火,企业越做越大。2001年,“龙达”农资年销售量超过6000吨,其中化肥5000吨,农药1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 万元。“龙达”公司跨

文档评论(0)

yx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