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文 史 哲 J OURNAL OF L ITERATURE , HISTOR Y AND P HILOSOP H Y
2009 年第 4 期(总第 313 期) No14 ,2009 (Serial No. 313)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杜 保 瑞
摘 要 :经由对传统西方哲学研究方法的反省 ,而发展出的概念范畴研究法 ,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 概念范畴作为哲学问题与哲学主张的两种进路 。这一个方法虽能深入知识细节 ,却有问题意识不明确以 及体系性建构力不足的缺点 。因此应该提出有别于西方传统而适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进路 ,并且同时扮演解释架构的功能 。研究中国哲学 ,当以宇宙论 、本体论 、工夫论 、境界论为中 国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 ,并担负解释架构的功能 ,配合以概念范畴研究法能进入知识细节的优 点 ,在这个基础上 ,重新对中国三教哲学作出准确理解 、正确诠释 。然后返回思辨哲学的思路 ,以形上学 、 知识论 、伦理学的问题意识为进路 ,再来研究中国哲学 ,以获得崭新的创造性成果 。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概念 ;范畴 ;宇宙论 ;本体论 ;工夫论 ;境界论 ;形上学 ;知识论 ;伦理学
一 、前 言
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 ,在各学派各系统的分门研究上 ,当然已有相当的成果 ,虽然尚不能说各学 派及各专家体系皆已形成了专业学者群 ,但对各领域研究的地毯式覆盖 ,也已有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
但是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议题 ,却很难说有明确的成果 ,这个议题的重点在于 :
作为当代哲学研究对象的中国传统思想 ,如何在经过西方哲学洗礼后的当代学术氛围中 ,以清晰的 哲学问题意识与解释架构予以表达 。面对这个问题 ,除了要有对传统中国思想深刻且准确的理解之 外 ,还需要对以哲学理论体系的方式来诠释及表达中国思想有正确的认识 。过去的一百年来 ,中国
学者对于以哲学体系的方式讲述传统中国思想的工作 ,尽了极大的努力 ,经历了不同的尝试 ,但能否 系统化以及系统化的程度 ,各家有不同的方法 。这个系统应如何定位 ? 究竟是在西方哲学传统所使 用的基本哲学问题上 ,还是另求他途 ? 抑或就将系统定位在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上 ?
一种做法是以西方哲学基本问题或某一家西方哲学体系来谈论中国哲学的系统 ,这种做法缺点 很多 ,本文将予说明 。另一种做法是以中国思想中的概念范畴建构中国哲学体系 ① ,它有优点 ,也有
缺点 ,这也是本文要分析的 。第三种做法是将基本问题与概念范畴结合起来 ,认为概念范畴是必要 但不够充分的研究方法 ,应以概念范畴为材料 ,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讨论中国哲学的解释架构 ,至于这 个哲学基本问题则不能直接平移西方哲学的系统 ,而应建立专属于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 。
笔者所采取的工作态度就是第三种 ,本文即是对于第三种工作态度的合理性申述 。本文将首先 讨论概念范畴研究法 ,反省其作为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的优缺点 ,其次将定义及讨论基本哲学问题
研究法的相关方法论问题 。
作者简介 :杜保瑞 ,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 本文系《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传统与现代 :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与会论文 。
① 这种做法过去张立文先生及汤一介先生多有提倡 ,张先生的成果尤其丰硕 ,参见张立文主编的相关书籍 《: 道》,北京 :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 气》,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理》,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 心》,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性》,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0 文史哲 ·2009 年第 4 期
二 、概念范畴研究法的问题意识及其优缺点
所谓概念范畴研究法 ,是以传统中国哲学词汇为对象 ,将这种研究当作整个哲学体系研究的中 心 ,认为特定的概念范畴代表了特定的哲学问题 ,甚至是明确的哲学立场 ,整个哲学系统的建构目的 就是对于几个核心概念的论述及定位 。其结果是 ,一则以特定概念范畴为研究中国哲学某家某派或 各家各派甚至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本身 ① ,二则以不同的概念范畴代表整部中国哲学史内的 不同学派或同一学派内的不同分支系统 ② ,前者是以概念范畴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 ,后者是以 概念范畴为哲学基本立场的研究方法 。
概念范畴研究法之所以会普遍地发展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组织会费票据管理制度(范本).pdf VIP
- 代理记账业务内部管理规范制度范本.docx(核实添加无关内容) VIP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40-2004 )【可编辑】.docx VIP
- 光的人眼非视觉生物效应作用剂量 编制说明.pdf
- 多准:天猫啤酒2022年趋势报告.pdf VIP
-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识清单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pdf VIP
- 苏S01-2012给水排水图集(无水印).docx VIP
- 制瓶机供料机.doc VIP
- 加油站防汛应急预案.docx VIP
- 泌尿外科利用PDCA循环降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品管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