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别离A
今别离 黄遵宪 一、作家作品 黄遵宪,(1848--1905) 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 二、品读赏析,回答问题 1.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游子思妇诗; 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2.全篇为什么集中突出一个“快”字? 3.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1)在意象选择上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2)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 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的写法? 明确: 对比手法。 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 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