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科学与术导论PPT
本课程内容 1.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 2.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基础和内容 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 基本半导体器件; 电子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和EDA工具; 3.基本应用技术 4.集成电路 5.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和SOC技术 6.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展望 7.应用示例 集成电路开启新时代 50 年前,注重视知识产权的美国上演了这样一场争议,美国TI 公司(德州仪器 Texas Instruments)的Jack Kilby发明了的IC ( Integrated Circuit ); 差不多在此同时, 美国仙童公司( Fairchild )的Robert Noyce 宣布了他发明的IC,法院最终裁决为同时发明,各有知识产权。对簿公堂并没有影响IC 的发展,从此,一个崭新而又伟大的时代开启了。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的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9年罗伯特·诺依斯 发明可商业生产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开启新时代 1965年,Gordon Moore总结出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即3年4翻的增长规律。 随后的近50年里,计算机变成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因特网.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IC 已经成就了年产值3000 亿美元的巨型产业。 这个时代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惊喜,越来越小的设计线宽和越来越高的集成度一直完美的演绎着“摩尔定律”。 2005年,90nm设计线宽的集成电路产品开始上市,集成电路技术的总体水平自此跨入了全新的纳米时代。 2006年,在90nm产品逐渐增多的同时,基于65nm技术的集成电路产品相继出现。 2007年,各类60nm~65nm水平的DRAM、FLASH、ASIC、FPGA等电路产品已经大批量生产,45nm工艺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多类产品开发成功,商品化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作为45nm之后的32nm技术,近期也取得了进展。 半导体器件 1947年12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助听器中展示了人类第一块晶体管,William Shockley被誉为晶体管之父。在随后的10年中,晶体管技术不断进步,包括随后发明的单锗晶硅、生长结型晶体管、接触型硅晶体管和固态晶体管开关等,德州仪器和贝尔实验室分别在1954年推出晶体管收音机和全晶体管计算机,并且,1957年美国第一个轨道卫星“探测者”也首次使用了晶体管技术。 晶体管的问世,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晶体管出现后,人们就能用一个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电子器件,来代替体积大、功率消耗大的电子管了。 晶体管的发明又为后来集成电路作好了基础。也正是因为有了集成电路才把晶体管的优点充分地、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两项发明可谓姊妹华章,晶体管的产业化过程为集成电路的发明作了准备,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又推动了晶体管的进展。 和集成发展有关的 人和事 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 ):集成电路鼻祖 大学毕业后,基尔比选择了一家电子器件供应商制造收音机、电视机和助听器的部件,在工作之余,基尔比还在在威斯康星大学上电子工程学硕士班夜校。 1958年,34岁的基尔比加入德州仪器公司。也正是德州仪器这一温室,孕育了基尔比的成就。当时公司的工程师们因为受到晶体管发明的鼓舞,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但是晶体管的发明虽然意义重大,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应用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设备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设计的电路需要几英里长的线路和上百万个的焊点,没有人能建造它们。显然,个人拥有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针对这一情况,基尔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以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安置以下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晶体管等。” 这个新来的工程师开始试制一个叫做相位转换振荡器的简易集成电路。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并通过了德州仪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检查,这一天,被视为集成电路的诞生日,而就是这枚小小的芯片,开创了电子技术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