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熟语”考查形式试说(网友来稿).docVIP

高考“熟语”考查形式试说(网友来稿).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熟语”考查形式试说(网友来稿)

高考“熟语”考查形式试说(网友来稿) 袁利盛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考查熟语。在高考考查中增加对熟语的考查,目的是将基础教育引入符合语文本质的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更广阔的天地。熟语怎么考?会在哪一个板块中出现?自从“熟语”被确定作为高考考查对象的那一天始,人们一直都在… 吴秀英后进生在学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我班也不例外,也有几个后进生。做好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班主任我尤其感到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所以,我在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法有下面几点… 作者:蒋清杰(一)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袁利盛 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考查熟语。在高考考查中增加对熟语的考查,目的是将基础教育引入符合语文本质的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更广阔的天地。熟语怎么考?会在哪一个板块中出现?自从“熟语”被确定作为高考考查对象的那一天始,人们一直都在揣测着。结合个人分析以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我们认为对“熟语”可能的考查形式有如下几种: 辨别读音。即可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字音。例如: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辨析字形。请看2003年全国卷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已经是熟语。答案是A。  判断用法。类似考查成语的方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例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这里的四个词都可以当作是熟语(“从长计议”也可看作是成语)。这一类题型应该是今年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答案是A。 名句填空。熟语有可能结合名言名句来考查。如: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______。(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________。(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_____。(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__________。(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注:甚至可以有1-3个答案) 成语替换。请看1992年“三南”高考第22题: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吹毛求疵 沆瀣一气 直言不讳 贪得无厌) 综合运用。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例如:  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示例: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毛泽东《反对党八股》)nbsp;作者邮箱:nbsp;rcyz_tw@163.com 袁利盛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今年高考将考查熟语。在高考考查中增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