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中国式有机农业稀高草技术改造升级果园.
关于用中国式有机农业“稀高草”
技术改造升级乔密苹果园的建议
陕西宝泰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吴代彦
苹果已成为很多地方农村的支柱产业,甚至成为地方标志性品牌,果业收入举足轻重。这些果园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当时的认知水平、经济、技术条件所限,大部分果园以乔密栽植为主,加之绝大多数果农是由种粮棉油转变过来的,对苹果管理技术生疏,以及“急于求成”,大多数乔密果园并未达到“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的初衷,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已致毁园,尚存的果园,由于出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极为严重,如不及时予以改造升级,也难逃“低产劣质难管低效”和毁园的厄运。这将严重制约现存果园的效益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问题
乔密清耕,生态脆弱。乔化密植果园,最多亩株数在100棵以上,在经过大改型之后,现在亩留40-60株,仍然很密。大部分果园依然是人工除草或者除草剂灭草,种草的园子较少,或者种的是生物量小、自我更新能力差的三叶草,自然生草也不多。
乔密栽培的果树密度过大,果园过早密闭,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恶化, 无效空间和无效枝叶增多,貌视枝叶繁茂,正应了那句话:“树密是柴火,树稀是苹果”。其次是严重的影响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延伸和对水肥营养的汲取。在这种地上地下双重不利生态环境条件下,树体营养积累少,很快出现衰弱、退化、衰老。果品产量、质量迅速下降, 经济效益低下, 果园操作困难, 工作效率也低。
投资大,收益小,效益差。果树生态环境恶化后,导致果树个体生长不良,抗逆性下降,人们又期望高产,于是便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化肥农药激素越用越多,出现问题越多,投资急剧增加。据对各地优生区和非优生区果园调查,大部分果园物化成本普遍在3000—5000元左右(肥、药、套袋、农膜),亩产商品果5000斤左右,果价好时能卖2—3万多元,价格低时万元左右,有些低次果园甚至挣不了钱,白忙活一年。
品质差,残留高,效益差。在急功近利的高密高产果园模式下,造成果园生态恶化,没有化肥长不起来、结不下果子,没有农药病虫草害猖獗发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不仅破坏了土壤-果树系统,也污染了环境和果实。用化肥激素催出来和用农药泡出来的果子,不仅果实品质差,而且残留高。随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国家加强农残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这种用化肥农药激素生产出来的果子就是劣质果,果味差,甚至是“毒果”,没人吃、卖不掉,更谈不上卖出好价钱了。
剩余耕地少,缺乏发展新园空间。凡是原建果园面积很大的地方,再建新园土地严重不足。而大面积的乔密老园,已经开始退化衰老,多病缠身,投资投工急剧增大,其中大部分会在几年内丧失经济生产能力,进入大面积淘汰的高峰期。而所有的果园均忌重茬,老园挖后一般需要7、8年时间才能再植新园。如不及时进行稀高草技术改造,延长老园经济寿命,有计划地挖老栽新,优势果区的果园面积就会急剧减少。
矮密栽培,投资巨大,技术要求高。近几年引进的矮密栽培果园在快步发展,这是一套简化省工果园管理模式,依靠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高投入、高技术、高产量、高效益”。一次性建园亩投入2万元,如果按4年挂果计,见效前约需投入3万元(不含果园管理配套机械),大部分果农投不起、学不会。建议当前还是要在乔化老果园上做文章。
果园“稀高草”技术要点
果园稀高草技术,是中国式有机农业的一部分。中国式有机农业的主体是“种地不靠化肥农药,省钱省人安全高效”。第一句是农业技术核心,在保证不减产甚或增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探索总结,用一套有益的种植技术和一套药肥同源产品,能替代50%-80%的化肥农药,不仅不减产反而增产。在使用这项技术的初期,由于土壤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土壤里积蓄的营养物质还不能保证高产的时候,需要施用少量的化肥。在有些病虫害不用农药解决不了的时候,还得用很少的化学农药。随着土壤条件的不断好转和替代化肥农药的技术愈加成熟,最终达到不用化肥农药。第二句话是中国式有机农业技术的效果。以苹果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栽植的乔密果园,管理费工费事,药肥两项投资3到5千钱元屡见不鲜,产量低、品质差,价格低,效益差。采用“稀高草”技术改造成型后,年修剪管理量减少80%-90%,药肥投资减少1/2-2/3,化肥农药减少50%-80%,仅选择性的使用少量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农药,灌水减少1/3,优质有机果率80%以上。这样下来每亩果园每年净收入多1万多元。
果树生产是一种自然与人为活动复合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力量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占到80%-90%以上,而人为力量只有10%-20%,如果破坏了这个规律,结果就不理想。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犯的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的错误太多了,吃的亏也太多了。累累教训并没有使人们聪明起来,反而更加愚昧,我们的果业生产是最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