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考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考试题班 模拟试卷1 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 D )。 A.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模拟法 D.反推法 解析:详见“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①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②类比法。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在此基础上,核算本厂无组织排放量。③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以此确定工厂无组织排放量。”。 2.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 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氨水300 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是( B )。 A.2t/a B.3 t/a C.5 t/a D. 15 t/a 解析:用物料衡算原理。产生量=1 000 t×5%=50 t;回收=300 t×15%=45 t;总损耗量=50—45=5 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既2t,则进入废水中的氨是3t。 ★某建设项目水平衡图如下图所示(单位:m3/d),请回答以下问题: 3.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B )。 A. 75.9% B.78.8% C.81.5% D. 83.9% 解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100+200+200+200=700 所以2600/3300=78.8% 4.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 A )。 A.75.0% B.78.8% C.81.5% D.83.9% 解析: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200 所以600/(600+200)=75% 5.项目的污水回用率为( B )。 A. 43.5% B.46.0% C.51.3% D. 65.8% 解析: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90+380=470 所以400/870=46% 6.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 B )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大气、地形地貌 B.植被、地形地貌 C.植被、声环境 D.地形地貌 解析: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此外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对生态也将产生影响。 7.自然环境调查时,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 D )图 A.区位图 B.地理位置图 C.土地利用现状图 D.地形图 解析:详见“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8.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Ⅲ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A )。(根据GB 3838—2002,Ⅲ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5.0mg/L) A.0.58 B.0.77 C.1.25 D.3.1 解析:根据公式: 由6.55.0可知选用第一个公式,然后计算出饱合溶解氧为DOf=468/(31.6+23)=8.57mg/L,代入第一个公式,计算可得A。 9.公式 ,Q=V·A是下列( B )水体的方程式。 A.感潮河流 B.非感潮,恒定均匀河流 C.非感潮,非恒定均匀河流 D.人工水库 解析:该公式的适用适用条件是恒定均匀流;非感潮河段,且在平水期或枯水期,河道均匀。 10.一般容积大、水深深的湖泊,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中间层(温跃层)和下层,其中溶解氧浓度最高的是( A )。 A.上层 B.中间层 C.下层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