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常考论述题 答题模板人行常考论述题 答题模板.doc

人行常考论述题 答题模板人行常考论述题 答题模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充分就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国际收支(双顺差、贸易摩擦增加)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问题: 从物价和经济增长形势来看,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5.0%。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比9月回落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前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77亿元,同比多增3347亿元。前10月人民币贷款增长6.89万亿元。当月住户存款减少7003亿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在通胀预期之下,居民储蓄再现搬家进股市情景。统计表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两难冲突问题经济似有温和滞胀迹象应当保持高度预警。“双顺差”格局,但顺差规模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但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战略性贬值”,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大幅度缩水,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原因: 我国通货膨胀一方面仍然是原有流动性过剩的推动,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度加码,造成中国输入性通胀加剧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10月CPI上涨的主要推手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除了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比较大,一个是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了国内,特别是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第二个因素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10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海南发生洪灾,这些地区对食品价格上涨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还是结构主导型的价格上涨。但他也强调非食品类价格开始出现上涨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理由是现在影响价格上涨的新情况开始出现。有些国家启动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胀预期,进一步推动了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增大了输入性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在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还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放人民币占款,结果国内流动性更为充裕,恶化通胀的货币环境从资金量上推动食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股市价格、楼市价格进一步上涨。。通货膨胀持 续 性关系到货币政策效果。1983-2008年月度CPI数据显示,无论是通货膨胀期间或者通货紧缩期间,都表现出强烈的持续性特征。而企业后顾性定价行为、非理性预期模式以及经济行为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适应性是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长期高企的三种可能原因。资本顺差大幅缩水的背后,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劲增势头不减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速放缓收支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双顺差”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顺差,国内需求过剩得到缓解,通胀压力降低“双顺差”导致的国内经济失衡我国的“双顺差”而导致的国内经济失衡,为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困境。有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经济泡沫压力,货币政策失效压力,通货膨胀压力,劳动力收入下降压力,汇率压力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已在很多方面凸现出来,如不及时防范,矛盾会越积越深,对整个经济形成隐患。有些国家启动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真正发挥“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积极效应防通胀与保增长不可分割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两难冲突问题,推动经济真正实现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必须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全力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来看重点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第一,适时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熨平经济大的波动,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但难以改变经济发展的长期走势,决不能把短期的刺激政策长期化,特别是不能把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政策措施长期化。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专章进行了论述。货币政策调控应紧紧围绕这一战略性转变,强化差别性调控,增强结构性功能,在确保信贷总量回归“适度”的同时,着力推动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支持包容性增长。第二,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目前众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出口和房地产需求减速、城镇化速度放缓、劳动力和生产率增速度下降等结构性因素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有所下降,应当适当调整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也应顺应市场规律,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不能高于长期均衡增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