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窗效应如何由点及面地推动改革
欲做事,先做势;窗一小破,门洞大开!
2015-07-29?方正?正在分享
改革是当下的热词,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单位都在深化综合改革。提到改革,更多地提到的词是“全面”、“系统”、“全局”、“顶层设计”、“大刀阔斧”……在人的脑海中瞬间就会浮现出“很大一盘棋”的印象。这没有错。但这只是改革一种样式: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全身联动、协同并进。
但从环境和氛围的视角来看,改革还有另外一种样式或者说是推进的路径:抓小放大,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步延伸。
这么说听起来很奇怪,也很抽象,且看一个故事吧。
纽约的地铁与治安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平均每年的谋杀案远超过2000起,严重犯罪活动超过600000起。地铁里的情况更是只能用“一片混乱”来描述。1984年时纽约的交通系统每天要发生一次火灾,每隔一周要出一次火车脱轨事故。地铁站台四周的墙壁黑暗潮湿,满是涂鸦。车厢肮脏不堪,满地垃圾,车体、顶棚上都被层层乱涂乱画——运输局车队里的6000辆列车上,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涂鸦。逃票现象非常普遍,交通局的年收入损失达1.5亿美元。每年发生在地铁系统的重大犯罪活动高达15000起——该数字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能突破20000。而且,由于受到乞丐和小痞子的骚扰,地铁乘客的人数已经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整个城市都弥漫着各种可怕的犯罪。90年代的犯罪率达到一个高峰——但自那以后,突然毫无预兆的,犯罪的蔓延势头开始趋缓,犯罪率急剧下降。谋杀案下降了三分之二,各种严重犯罪活动减少了一半。同一时期,其他城市的犯罪率也有所下降。但从暴力程度和数量来看,没有哪个地方比纽约市下降得更明显,9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相比,地铁上的重大犯罪事件减少了75%。
这种剧变是如何发生的?
纽约警察会告诉你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城市警力部署的大幅度改进,犯罪学家们将其归功于严厉打击之下不法交易的下降和人口的日趋老龄化。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则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纽约日趋好转的城市经济使就业率上升,是工作机会把很多人从犯罪边缘拉了回来……
撇开以上这些拿来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或趋缓的传统理由,我们来看看纽约交通局具体是怎么做的:
当时有许多人建议冈恩应该把重点放在犯罪和地铁质量等大问题上,不必理睬地铁站里的那些乱涂乱画,这些建议听上去似乎颇有道理。毕竟,在整个地铁系统瀕临崩溃的严峻时刻去考虑乱涂乱画问题,很有些像泰坦尼克号驶向冰山时还要擦甲板。但是冈恩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乱涂乱画现象恰好象征着要垮掉的系统,如果想要重整民心和士气,我们必须打贏整治乱涂乱画这一仗。否则,所有的管理改革和物质环境的改变都不可能奏效。我们将要使用价值千万元的地铁列车,如果不能够想出办法来保护,运行一天以后就会再次被毁掉。”
冈恩建立了新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决心一条线路一条线路、一列火车一列火车地清理整顿。他从连接昆斯区和曼哈顿中心区的第7号火车入手,而且开始着手实验新的清除油漆技术。对不锈钢为材料的车厢使用了溶剂。
冈恩定了一条规矩:一旦车厢经过改造成为新车,就不允许它再遭毁坏。在布朗克斯区内的1号线路的终点,冈恩设了一个清洗站。凡是车上有脏乱涂画的都要开进去,在掉头前清洗干净,否则该车就停止运行。未经清洗的“脏”车不能同“干净”车混在一起,为的就是向那些破坏者们毫不含糊地表明决心。
冈恩的清除工作历时6年。在这期间,交通局聘用威廉·布拉顿为交通警察局长,开始了改造地铁工程的第二阶段。和冈恩一样,布拉顿也笃信“破窗”理论。虽然当时地铁系统各种严重犯罪空前猖镢,布拉顿还是决定从逃票抓起。为什么?因为逃票和乱涂乱画一样,是一个信号,一种秩序混乱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导致更多更严重的犯罪。每天,大约有17万人乘地铁不买票。一旦有一两个逃票成功,那些可能从未想到要这样做的人就会想:如果他们可以逃票,我为什么不能?这样下去,逃票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但打击逃票现象并不容易。以前,警察们都不太愿意追究逃票者,因为一张地铁票只要1.25美元,捉住了,柙到办公室,填写表格,整理表格,所有这些工作要花去一整天的时间,而按罪量刑只不过受到一顿斥责,交警常常认为这么做不值得——尤其是当地铁上、站台上随时都在发生更加严重的犯罪时。
布拉顿却意志坚决,决心从此入手。他首先确认了逃票现象最严重的地铁站,然后在该站布置了多达10人的便衣警察。他们的任务是捉住每一个逃票者,给他们戴上手铸,让他们在站台上站成一个圈,直到“全部抓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交警开始严抓逃票现象了。轻微犯罪在过去是不予追究的,但是1990至1994年间,因轻度违法被拘捕的人数增加了4倍。布拉顿还要求每一个逃票者都必须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