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doc

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

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 摘要: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极有应用前途的高分子材料。本文概述了聚苯胺的掺杂机制,以及列举了几种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关系,并对聚苯胺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聚苯胺最早合成与1862年,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其导电性能,被人们广泛研究。,,聚苯胺是由还原单元和氧化单元构成,其结构单元可表示为:,其中y表示氧化-还原程度。氧化度不同的聚苯胺表现出不同的组分、结构、颜色及电导特性,其结构如图1。从完全还原态(Leuco-emeraldiline,LB y =1,能带隙宽 = 4 eV ) 向完全氧化态(pernigraniline,PB y = 0,能带隙宽 = 2 eV )转化的过程中,随氧化度的提高聚苯胺依次表现为黄色、绿色、深蓝、深紫色和黑色。不同氧化态中,完全还原态(LB) 和完全氧化态( PB) 都是绝缘体,只有氧化单元数和还原单元数相等的中间氧化态( Emeraldiline, EB y = 05) 经质子酸掺杂后才可以成为导体。聚苯胺的电活性源于分子链中的π电子共轭结构:随分子链中π电子体系的扩大,π成键态和π﹡反键态分别形成价带和导带,这种非定域的π电子共轭结构经掺杂可形成P型和N型导电态。不同于其他导电高分子在氧化剂作用下产生阳离子空位的掺杂机制,聚苯胺的掺杂过程中电子数目不发生改变,而是由掺杂的质子酸分解产生H+ 和对阴离子(如Cl-、SO42-、PO43-等) 进入主链,与胺和亚胺基团中N 原子结合形成极子和双极子离域到整个分子链的π键中,从而使聚苯胺呈现较高的导电性,,。这种独特的掺杂机制使得聚苯胺的掺杂和脱掺杂完全可逆,掺杂度受pH 值和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为外观颜色的相应变化,聚苯胺也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变色特性,。 聚苯胺的掺杂机制 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所合成的固体聚苯胺,同酸反应后导电率提高大约10个数量级,达到5~200 Scm ,再同碱反应,又回到绝缘状态。MacDiarmid首先将这种行为称为质子酸掺杂和反掺杂。质子酸掺杂,是聚苯胺区别于其它导电高分子的重要特征,它涉及质子的捕获和释放,但不涉及电子的得失,因而在表观上,不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但是,掺杂反应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掺杂态的聚苯胺究竟是什么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清楚的。 MacDiarmid根据聚苯胺的酸碱滴定曲线和掺杂聚苯胺具有强顺磁性的试验事实,提出了聚半醌自由基正离子模型,即极化子模型: 这个模型表明,掺杂聚苯胺中有两种不同的N 原子和一种芳环。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景遐斌等根据得到的可溶性聚苯胺的UV-Vis、IR、Raman 以及NMR谱图可以看出,在HCl掺杂和NH3反掺杂过程中,能发生可逆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得到几个基本的结论(1)聚苯胺原有的苯环和醌环结构在掺杂态中不复存在,所变成的新结构又互不相同(2)某些N原子被质子化,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被离域到邻近的芳环上(3)发生了从苯环至醌环的电荷转移。这些结构用极化子晶格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他们提出了“四环苯醌变体”模型: 它表示一个重复单元由3种共4个芳环(Q′+2B1′+2B2′)和两种氮原子(Nδ+,Nδ++)组成;在重复单元内存在正电荷的分布;掺杂剂负离子处于Q′环的附近,但不一定连接在哪一个氮原子上。 将聚甲基苯胺跟适当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可以获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稳定的聚合物,它们都可以同酸反应,但反应产物的导电率却有很大差别,最高氧化态和最高还原态的聚合物的酸化产物,导电率很低,导电率最高的酸化产物是由苯二胺和醌二亚胺摩尔比1∶1 的聚合物得到的,。这说明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相邻并存,是聚苯胺掺杂导电的必要条件。 从这个实验,还得出一个结论,不同氧化态的聚苯胺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但不一定是掺杂;掺杂是一个特殊的成盐反应,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伴有分子链上的部分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这样成盐和掺杂这两个概念就被完全区别开来了。根据上述模型,他们推断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如下[28~30 ] :  它说明(1)聚苯胺的掺杂,从醌二亚胺上氮原子的质子化开始(2) 醌亚胺环得到电子而部分还原,苯二胺单元失去电子而部分氧化,这样本来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离域化到个芳环的范围,换句话说,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本质上是一种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掺杂后的分子依然记忆着掺杂前的结构,分子链上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并没有使分子链完全均匀化。 2 有机质子酸掺杂剂 能够提供较高H+浓度的浓盐酸、浓硫酸等无机强酸是过去研究中常用的掺杂剂, 但是,在电子应用中,小分子无机酸会缓慢的释放并腐蚀其它器件,同时伴随着电导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更剧烈。因此,有机质子酸被用来取代无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