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doc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医脉通?2014-09-30?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在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朱俊教授做了题为《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的精彩报告。 一、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指南中的地位 近年来,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房颤管理指南中的地位不断变化。美国及欧洲(ACC/AHA/ESC)房颤指南中处理策略的表述变化:2001年指南中,处理策略的地位从高到低依次为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凝;2006年指南为室率控制>抗凝>节律控制;2010年指南为抗凝>室率控制>节律控制。这一变化充分地体现在房颤处理流程当中,当患者诊断为房颤后首先要考虑抗凝治疗,其次再考虑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总之,房颤治疗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理论上讲,节律控制理论有很多好处,包括: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避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减少电/机械重构,减少血栓栓塞,减少死亡以及减少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等。但是,我们回顾室率与节律控制比较的临床试验发现,几乎没有试验能够证实节律控制优于室率控制。 为什么理论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呢?朱俊教授分析,节律控制没有改善患者预后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原因: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药物?(2)试验原因:没有真正维持窦律?(3)方法原因:一定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还是考虑上游治疗?射频消融?(4)其他因素:控制了房颤而忽略了抗凝?通过分析,朱俊教授指出,也许并不是节律控制真的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例如,AFFIRM试验的事后分析显示,真正维持窦律患者的死亡率实际上是下降的。关于射频消融,目前的一些试验得出的结论都是很好的,但是其长期效果和终点如何呢?我们还要等待CABANA和CASTLE-AF这两个临床试验的结果。 二、指南推荐 2010ESC房颤指南中,根据房颤的自然进程采取的处理策略有所差别。从没有房颤、隐匿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房颤到长期持续性房颤再到永久性房颤,室率控制从发现房颤开始贯穿始终,而节律控制是适合于某些阶段的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射频消融被定义为“症状控制”性治疗,并没有被证明能够改善预后。2010ESC房颤指南推荐中无论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首先都考虑室率控制,如果室率控制后仍有症状、没有维持窦律,我们再考虑节律控制。 2010ESC房颤指南:房颤的症状EHRA分级 房颤急性室率和节律控制的目的是:(1)防止血栓-栓塞事件;(2)迅速改善心脏的功能。应根据症状决定房颤的治疗策略:(1)对于大多数患者,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2)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律。 1、急性控制心室率 I类适应证: (1)急性房颤不伴有预激,推荐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减慢心室率,但在低血压和心衰患者中应慎用(A)。 (2)在心衰和/或低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推荐静脉使用地高辛和胺碘酮控制心室率(B)。 (3)在预激患者,最好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或胺碘酮(C)。 2、长期室率控制 (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包括联合应用)控制心室率。 (2)静息心率在110次/分以下就可以接受,但若症状明显,可控制在80次/分以下。 (3)活动时有症状的患者可用运动试验或Holter评价心率控制情况并避免心动过缓。 (4)阵法房颤不应单独使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3、房颤患者的转律流程 需要转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包括:(1)合并心肌缺血:ACS;(2)有症状的低血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3)急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或休克;(4)预激合并快速房颤;(5)室率控制无法缓解患者的症状。以上情况一般指新发生的或阵法房颤,永久性房颤一般不包括在内。但是,判断是否为新发房颤有时存在困难。 房颤转复方法的比较 药物转复房颤:2006与2010年指南推荐级别 ESC指南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意见:(1)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房颤相关症状;(2)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效力是中等程度的;(3)临床上成功的药物治疗是减少房颤复发,而不是使其彻底消除;(4)若单一药物治疗失败,用另一药物则可能会达到治疗目的;(5)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心脏外的副作用非常常见;(6)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先考虑其安全性,其次是疗效。上表中所有药物推荐级别的改变并不是因为疗效变化,而是出于节律控制时安全性的考虑:(1)氟卡胺、普罗帕酮口服转复级别下降:主要是安全性顾虑,有其是在院外使用,强调必需经过仔细选择,事先在院内使用;(2)伊布利特级别下降:容易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3)胺碘酮级别提高:转复成功率并不十分高,但安全性较好;若未转复也可控制心室率。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