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鲁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

高考地理鲁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鲁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判断丁折线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丙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A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 答案 (1)D (2)A 命题角度二 城市化柱状图的判读 3.(2015·安徽文综,25~26)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城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1)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 答案 (1)D (2)C 命题角度二 城市化进程及其判读 2.[2012·山东文综,27(1)(2)]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第(2)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分析思路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 识 整 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合理利用______、节约用地以及保护_____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城市问题突出地表现为______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______问题。 土地 耕地 环境 社会 3.城市热岛 (1)概念: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___,市区形成____温区。 (2)影响:近地面形成由______吹向城区的热岛环流;市区降水比郊区____。 (3)应用:为减少大气污染,将_____污染严重的工业、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低 高 郊区 多 大气 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深 度 解 读]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突破】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城市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1.(2014·课标Ⅱ,1~2)珠江三角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