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會计舞弊的经济解释
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
綦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 [4]【摘 要】本文运用合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摊机制进行了经济解释,以深化对会计舞弊机制性因素的认识,为会计舞弊的治理提供逻辑上的支持。文章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网络结合体,会计行为诚信是契约有效履行的基础,而经理人、注册会计师、股东、政府都是与会计舞弊行为发生或制止相关的行为主体;会计舞弊的成本巨大、不良后果严重;会计舞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治理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引言 回顾2001年的社会经济生活,不难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恐怕莫过于诚信二字了。证券市场是讨论诚信、呼唤诚信最为热烈的领域,会计舞弊则被看作是践踏诚信的祸首之一。以银广夏为代表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已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上市公司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成为2001年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2001年深沪两市部分指标首次出现了历史上的负增长。两市股票总市值为43522.2亿元。其中流通总市值14463.17亿元,较上年减少了1624.35亿元,下降了10.09%;全年筹资1097.98亿元,较上一年减少491.22亿元。虽然,证券市场的低迷和重挫,有国有股减持这类利空消息的负面影响,不能全部归咎于会计舞弊,但会计舞弊确实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人们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会计人员、经理人 、注册会计师这些与会计舞弊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人,状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人的呼声四起。在指责、愤怒之后,人们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度再造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管理层则顺应这种要求,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还联合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旨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这似乎又使失去信心的中小投资者见到了曙光。然而,由此对投资者及整个资本市场造成的损失,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永远都无法补回。
实际上,会计舞弊行为同其他违法性经济行为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说到底是人们的心理动机与各种制度相碰撞的结果。从经济学上解释,会计舞弊行为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因此,要想找到治理会计舞弊的药方,就必须首先弄清会计舞弊所赖以生存的制度土壤及会计舞弊当事人或参与者的行为机制。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会计舞弊通常包括: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本质上是一种违法性经济行为。
作为一种管理舞弊行为,会计舞弊始于股份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制度的产生。股份公司作为一种合约组织,资产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经理人相分离,伴随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分离,也导致了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客观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经理人有可能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股东的数量不断增多,空间分布也更为广阔。由于大股东可以控制经理人,因此在经理人与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在会计信息占有方面的不对称,进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1720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英国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由此导致了英国《泡沫公司取缔法》的产生,也使得股份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在英国随后的一百年里受到了限制(李若山, 1998)。而因董事通过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错误地反映资产负债表项目,来隐蔽自身偿债能力的虚弱,导致了1878年英国格拉斯哥市银行的大破产。1925年美国又发生了斯特恩公司舞弊案(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1973年美国权益基金公司会计舞弊案暴露(李若山,1998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重大舞弊案败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会计舞弊同其他不法行为一样,是不可能绝迹的。会计史上出现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实际上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规则和独立审计制度的重要因素,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舞弊的研究和探索。
国外关于会计舞弊的研究,主要是对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而且已有GONE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冰山理论等学派形成。这些学派试图对会计舞弊进行理论上的解说(陈汉文,2001)。 GONE理论将舞弊风险因素分为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和暴露(Exposure)。这四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决定着总体舞弊的风险水平。这种理论主要是针对资产私占这类舞弊行为提出的。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美国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