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州民间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民间艺术

苏州民间艺术 苏州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八十年代初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民间艺术研究会(现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艺术分会),团结了广大民间艺人,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探讨弘扬吴地文化,开展技艺交流,不断创新和提高艺术水平,使苏州的民间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苏州的民间艺术,门类多,品种也多。有缂丝、刺绣、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纸、泥塑、草编、灯彩、九连环、民俗挂件等上千个品种,真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这里,既有仿古的传统艺术品,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工艺品。“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在清代更为盛行。现在制作的九连环,花样翻新,形式多样,既有塔环、钟环、房环,更有符合国外游客要求的“A、B、C环”和数十个品种做成的套环。藏书镇出产澄泥石,制作的澄泥砚久负盛名,是我国的名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那里的石雕艺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将澄泥石创制成石壶,经过精雕细刻,一把把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的石壶呈现在眼前,惹人喜爱。现在澄泥石壶已成为民间艺术中的珍品,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收藏家的青睐。 近几年来,苏州的民间艺术,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民间艺人走向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他们不仅在市内、省内展示,也到外省、外市去展览表现。有不少民间艺术家,还走出国门,他们带着刺绣、石壶、剪纸、民俗挂件等艺术品到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去展示,有的还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现场表现艺术,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苏州的民间艺术品,具有吴地文化的内涵,其特点是精致、细腻、美观,在民间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到哪里去展览、演示,就受到哪里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赞扬。在北京举办的多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艺人参加展示,在展品前总是人头济济,争相观看;经过专家评选,许多作品都得了奖。如姚建萍的刺绣、蔡云弟的石壶、阮和平的智慧巧环、袁中平的澄泥蟋蟀盆等,均获得国家级的中国文联最高奖“山花奖”――民间艺术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在苏州的民间艺术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苏州的民间艺术,充分显示了苏州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显示了吴地文化的风采。 民间工艺: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源,苏绣、制扇、玉雕、缂丝、木刻年画、红木小件、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现今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工艺品中,有不少都标明产自苏州。据统计,现存24大类全国民间工艺中,苏州就保存有22类,门类之多、品种之齐全,都是在全国罕见的。苏州人民为此而自豪,这座城市也因此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加强苏州民间工艺的保护与研究,既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实现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苏州”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振兴民间工艺美术,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努力发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民间工艺,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文化氛围,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江南民间艺术的奇葩——无锡竹刻以留青、浅刻、浮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为表现力的无锡竹刻质朴清雅,格调高古,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毋庸置疑,无锡竹刻,也同样面临着一个“渐老”的问题。 “绝活”档案 ●名称:无锡竹刻 ●产地:无锡 ●传世特点:古朴典雅、清秀素淡 ●拳头产品:留青、圆雕 ●流传时间:100年 ●名人代表:乔锦洪、许焱、胡瑞康   普查发现,无锡是民间艺术的“富矿”,目前已登记在册工艺种类就有11个大类51个小类的工艺种类,在册艺人200多位。其中像工艺画这一大类中,就分布贴、杂帖、玻璃画、葫芦画、邮贴、烙画、麦秆画、贝壳画、龟甲画等众多小类,微书画则包括微书、微画、微雕、核雕等。除了举世闻名的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外,锡绣、纸马、竹刻等工艺都曾辉煌一时。   但除了泥人、紫砂的从业艺人还比较多外,不少民间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纸马、纸牌、道符等濒临失传。   眼下,市民协致力于抢救工作。像被誉为“国内一绝”的无锡纸马,到1958年左右几近失传。   为了使纸马“复活”,无锡市民协专门找到了父母曾经开办纸马店的山水画家陶揆均。70多岁高龄的陶老先生从2003年底开始,陆续凭记忆绘制出了多幅无锡纸马。然而不用版子印的纸马,依旧不是真正的无锡纸马。   这时,民协又出面为陶老物色雕版人。今年初,四块版子终于刻好,至此纸马工艺终于在大家的全力抢救下得以复存。这次,为了配合普查活动,又有两块纸马雕版被制作出来,送到了普查办公室。   目前,抢救工作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