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四川攀枝花一模)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 A项与史实不相符合;B项符合“转折”的含义;C项是错误的表述;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 答案: B 2.(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赦免申屠嘉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B 3.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材料大意是:为了控制相权,皇帝常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与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地位,便于控制,实质是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答案: C 4.“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析: 据材料中的“主观性太强”可以排除A、D两项;由“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可以排除B项。汉代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故选C项。 答案: C 5.《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解析: 题干反映了北宋中央设置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加强了君权。从“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 答案: C 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解析: A项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项是宗法制,C项是宰相的设置与作用,均不能体现“强化中央集权”。D项是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 答案: D 7.(2013·广东茂名二模)“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谏议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谏议制度。据材料信息:“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可知是对古代谏议制度的描述。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刺史制度是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科举制是人才选拔制度,因此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 D 8.(2013·河北保定高三期末)“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看出(  )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辖,由于事务繁忙,后设内阁,但仅限顾问,仁宗后,阁臣有了票拟之权。 答案: B 9.(2013·湖南永州一模)《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