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教程1.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ABS教程1

汽车维修培训课程 汽车ABS系统 关于ABS的讨论 我们记得在马路上看到大大小小的汽车尾部大多有一个标记“ABS”吗? 知道这个ABS是干什么用的吗? 这个ABS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呢? 第一节 汽车ABS的功能与发展 1、什么是ABS? 英文:Anti-lock braking system 中文: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 ABS的功能: 举例-汽车、骑自行车 汽车上的作用 简单的说ABS是防止轮胎抱死,避免发生各种危险状况的装置,换言之,它是百分之百地发挥车轮制动能力的装置。 没有装ABS的汽车与装有ABS的汽车 的对比 录像 常规汽车制动易出现的问题: 1.滑拖; 2.侧滑及甩尾; 3.失去转向控制能力。 没有装ABS的汽车制动时的情况 2 汽车正常行驶条件 汽车驱动力F驱=地面摩擦力f(均速) 地面摩擦力f=车轮与地面摩擦系数u×车重G --摩擦系数u随车轮与地面情况变化 --在沙地上u值是很小的 3.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1)制动器制动力 制动蹄与制动鼓(盘)压紧时形成的摩擦力矩Mμ通过车轮作用于地面的切向力——Fμ (2)地面制动力 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FX (3)地面制动力FX 、制动器制动力Fμ及附着力Fφ之间的关系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Fφ。 附着力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及路面的抗剪强度。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汽车制动时候 也就是说当车轮与地面摩擦系数很小的时候(如在雪地上),地面无法提供汽车足够的制动力,即使汽车车轮抱死,汽车也还是向前冲,且转向系失去作用,此时汽车处于最危险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是制动最佳情况呢? 4.硬路面上附着系数φ与滑移率s的关系 (1)制动过程中车轮的三种运动状态 第一阶段:纯滚动,路面印痕与胎面花纹基本一致 车速 V = 轮速Vω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路面印痕可以辨认出轮胎花纹,但花纹逐渐模糊。车速 V > 轮速Vω 第三阶段:抱死拖滑,路面印痕粗黑。 轮速Vω = 0    若需增大Fx ,必须增大F? (地面附着力)。F?取决于附着系数φ, φ又受滑移率S的影响。 (2)滑移率S 定义: S =[(V-Vω)/V]×100% =[(V-rω)/V]×100% (3)附着系数φ与滑移率 s 的关系 分析结论: S < 20%为制动稳定区域; S > 20%为制动非稳定区域; 将车轮滑移率S控制在20%左右,便可获取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大的横向附着系数,是最理想的控制效果。 4.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 (1)制动开始时,让制动压力迅速增大,使S上升至20%所需时间最短,以便获取最短的制动距离和方向稳定性。 (2)制动过程中: 当S上升稍大于20%时,对制动轮迅速而适当降低制动压力,使S迅速下降到20%; 当S下降稍小于20%时,对制动轮迅速而适当增大制动压力,使S迅速上升到20%。 结论: 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以5~10 次/秒 的频率进行增压、保压、减压的不断切换,使S稳定在20%是最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 5.ABS的功用 ABS的功用是控制实际制动过程接近于理想制动过程。 ABS的显著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增加了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P2页 第二个优点是能缩短制动距离。P3页 第三个优点是改善了轮胎的磨损状况,防止爆胎。P3页 另外,ABS使用方便,工作可靠,ABS的使用与普通制动系统的使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紧急制动时只要把脚用力踏在制动踏板上,ABS就会根据情况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即使雨雪路滑,ABS也会使制动状态保持在最佳点。 ABS的发展 ABS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就被提出,在30年代就已经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 博世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得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防抱死系统的专利权。 50年代,福特于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死系统移置到林肯车上。 这一时期特点: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不准控制效果不理想。 60-70年代一些电子控制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开始进入产量阶段。 1

文档评论(0)

zyzsa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