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性污泥外循環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目前生物除磷的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分析发现:①根据生物除磷理论,要获得好的除磷效 果通常需控制较短泥龄[1],而目前城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越来越低,在短泥龄的情况下生物系统MLSS也较低,从而导致排除的剩余污泥总量少,磷的绝对去除量难以提高。早在1959年Srinzth的研究就证明了除磷速率和污泥浓度有关,Finstein也认为当污泥 浓度较高时生物系统除磷效率更高,因此如何提高系统污泥浓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②系统泥龄短、污泥浓度低的生物条件不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生物系统 中尤其是SBR系统往往不可能同时获得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③富磷污泥以及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妥善处置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拟采用间歇进出水、间歇曝气的SBR工艺,利用活性污泥外循环技术,通过提高污泥浓度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最终实现生物除磷脱氮效果最佳的目的。
1 试验装置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及流程 SBR反应器是容积为20L的聚乙烯塑料容器,有效容积为16L。厌氧反应器也是聚乙烯塑料容器,容积为4L。试验采用间歇进、出水方式运行,通过自行研制的定时器实现曝气、搅拌以及沉淀过程的自动切换。试验装置及流程见图1。
1.2 试验方法 ①原水水质 试验所用人工配水的主要成分和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人工配水组成及水质 浓度(mg/L) 水质指标 数 值 淀粉 70 COD(mg/L) 349~639 葡萄糖 170 TN(mg/L) 40~56 奶粉 160 氨氮(mg/L) 33.6~43.8 尿素 50 TP(mg/L) 6.36~13.4 KH2PO4 30 pH 6.5~7.5 NH4Cl 110 温度(℃) 24~26.5 Na2CO3 90 ②运行工况 试验运行工况见表2。
?表2 运行工况 厌氧搅拌 好氧曝气 缺氧搅拌 后好氧曝气 沉淀、排水、闲置 运行时间(h) 3.5 4.0 2.5 1.0 1.0 投加污水量(L) 9.0 1.0 (排水、排泥) SBR反应器污泥路线 1# 几乎不排泥,但每天因指标测试将导致SBR系统200~300mL混合液的损失,预计SRT=50 ~80d。 2# 按图1方式运行。沉淀排水后将反应器固体总量的1/8排至厌氧反应器 。在厌氧反应器中加入2L污水进行厌氧搅拌,泥水分离后的释磷污泥在SBR系统好氧曝气阶段再循环回流到反应器,将富磷污水进行化学处理。 3# 沉淀排水后,将反应器固体总量的1/8作为剩余污泥外排。 ?注:SBR反应器混合液的最大体积为16L。 ③研究方法 将经实验室驯化后的污泥分装在3个SBR反应器中,按表2设计的工况运行。 3个反应器在初始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启动运行,连续运转60d,追踪测定进水、出水氨氮、NO3-N、TP、COD以及好氧末期系统的SV30、MLSS等指标。 ④分析方法 COD:美国HACH-COD测定仪(用重铬酸盐标准法GB11914进行校正);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NO3-N:戴氏合金还原—纳氏试剂比色法;TN:K2S2O8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抗坏血酸—钼酸铵比色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BR系统处理效果比较? 3个SBR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的处理效果见表3。 ①对COD的去除 从表3可以看出,3个SBR反应器出水COD都达到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污泥停留时间、污泥循环方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 ②脱氮 从表3可以看出,3个反应器出水的氨氮都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相对而言3#反应器总氮去除效果较差,原因主要是该系统泥龄较短,MLSS浓度较低(见图3、表4),这种反应条件既不利于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积累,也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2]。2#反应器按SRT=8d的方式从SBR系统排泥,但经过释磷后又循环回到反应系统,因此污泥性质和1#反应器相似,属长泥龄系统,硝化菌含量相对较高,利于硝化、反硝化的顺利进行,具有理想的脱氮效果。 ③除磷 从表3可以看出,1#反应器除磷效果明显低于2#、3#反应器,尽管3#反应器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89.1%,但不能保证处理出水能长期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值得关注的是2#反应器(活性污泥外循环系统)不仅脱氮效果好,而且除磷效果也好,在试验过程中发现2#反应器排出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含量常和空白值处于同样水平,总磷≤0.30mg/L,甚至进水TP浓度高达9~11mg/L时出水总磷可以稳定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表3 SBR系统处理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