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行政平等.
浅谈行政平等.
nbsp;论文关键词: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平等性;行政处罚;行政补偿
nbsp;论文摘要: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某些情形下应当平等,行政平等是宪政制度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的要求。支持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和行政相对人的独立性与行政的开放性的理念。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并不是一概平等,只有在某些行政行为中才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行政补偿、行政处罚、行政合同与行政收费中,甚至在某些抽象行政行为中亦能体现。nbsp;
实现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平等应当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尽可能对等,通过课以行政方特定义务并赋予相对方一定权利,通过认真贯彻行政公开原则,在行政程序中保障双方的平等性,通过听证、申辩等具体制度使双方的平等具体化。nbsp;
nbsp;
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公共行政和行政法制的一个主题。传统的行政观念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决定着行政法关系的权利力与义务的内容,具有国家权力的代言人的特征与相对人的关系是权力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nbsp;
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机关与公民都享有独立平等的主体资格。行政机关不因其代表国家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就有高于公民的主体资格。公民亦不因其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就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而依附于行政机关。本文所讲的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平等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行政活动以及行政救济等若干领域平等。nbsp;nbsp;
nbsp;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平等的理论基础nbsp;
nbsp;
我们应当树立行政机关与公民平等的观念,“平等不只适用于公民之间,同样也应适用于行政机关与公民(或组织)之间。没有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平等,也就没有社会平等、公民之间的平等;行政机关与公民间的不平等,只会使公民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更加紧张。”[1]nbsp;
(一)从行政权力的来源看nbsp;
按照古典自然法的观点,国家是公民让渡一部分权利而形成的。程序上民众一旦授权给政府,nbsp;行政权力便具有了对社会利益、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合法性地位,nbsp;这样的国家和组织行使权力才有合法性。国家不得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随意侵犯公民的权利。卢梭曾说:nbsp;“权利平等及其所产生的正义概念乃是出自每个人对自己的偏私,nbsp;因而也就是出自人的天性。”[2]对人的欲望不是通过纵向的等级制度来限制,nbsp;而应通过横向的相互尊重与平等对待来限制。nbsp;
(二)是宪政制度的要求nbsp;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nbsp;以民主政治为核心,nbsp;以法治为基石,nbsp;以保障人权为目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要求保障人权和自由以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我国《宪法》第33nbsp;条规定:nbsp;“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政府与公民之间。只有在人人平等的情况下,nbsp;宪政才被有意识地加以发展。自由和平等是宪政的终极关怀,nbsp;也是最高理想。行政机关一向处于优势地位,nbsp;对其进行限制是理性的表现,平等是对政府的最好限制。nbsp;
以国家权力为本位的政治体制向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政治体制转变,nbsp;亦是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商品经济是宪政文化得以产生的土壤,nbsp;在此土壤之上,nbsp;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都平等化为法权,并授予个人对抗政府侵害的诉权和赔偿权等权利”[3]。nbsp;
(三)行政相对人的独立性与行政的开放性nbsp;
现代行政法有如下特点:(1)nbsp;从行政相对人方面讲,行政相对人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2)nbsp;从行政方面来讲,现代行政呈开放性,具有吸纳行政相对人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nbsp;表现最突出的一点便是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性。行政相对人不是从属主体而是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和享有权利义务的主体。“如果没有独立性,行政相对人的意志就难以得到尊重,当然自由就更无法谈起。”[4]公众参与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nbsp;有利于保证行政政策、行政决定的顺利贯彻执行。有利于消除歧视,nbsp;保障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
(四)从法治理念分析nbsp;
法治理念包含着对行政权力的限制,nbsp;政府与人民平等,nbsp;追求对人性尊严与人权的保护。政府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者应将法律内化为内心的一种信念。“法治理念与平等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nbsp;法治是平等理念赖以成长的土壤”[5]。nbsp;
一般情况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不平等。行政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