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充电技术综述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王锦超
班级学号: 9311110120
指导教师: 王宽 王枫
实习日期: 2013 年第1学期
浅谈无线充电技术
王锦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电科学与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 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完全不借助电线,利用磁铁为设备充电的技术。
关键词:无线充电 磁共振 充电技术
无线能源似乎是一个听起来很棒的新奇概念,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小型的线圈式变压器,就是两个靠近的线圈,其中一个通入交流电时另一个也会产生感应电流,然后把感应电流进行整流稳压后给手机等设备充电。无线充电的方便性使其充满了前景。
1、无线充电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国外发展历史与现状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CT)并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早在 1890 年,克罗地亚的发明家、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就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把地球作为导体,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远距离传输电力,并且将这一设想付诸于实践。虽然这项研究最终因经费被撤、危险系数过高等原因终止,但却为人们打开了无线充电技术梦想的大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沿着特斯拉的脚步,对该技术有了非常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2007 年 6 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电磁共振器和电源隔空点亮了一盏 2 m 开外的 60 W 电灯泡。日本昭和飞机工业公司在 2009 年 At International 会展上展出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无线传输电力的非接触式电源供应系统。2010 年 9 月,日本富士通公司利用磁共振技术实现设备无线充电。2011 年 7 月第一辆无线充电电动车在韩国首尔公园试运。2012 年 9 月,诺基亚发布的两款智能手机:Lumia920 和 Lumia 820,可实现无线充电,引发公众热议。2013 年芬兰首都机场,为乘客免费提供无线充电器。2013 年 3 月,苹果公司的一项名为“保护外套综合感应充电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书曝光。在各经济大国的研究团队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无线充电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它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设想发展到如今的生活实用地步。
(2)国内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的起步滞后于国外,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在国外市场旋风般的影响下,近十年来我国的无线充电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2004 年,双飞燕公司推出了无线鼠标,通过无线发射器连接到电脑 USB 接口获得电能。2005 年比亚迪申请了应用电磁感应技术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研制出基于 ICPT 的手机MP3 等便携式通信设备无线充电平台。安利家用净水器率先采用富尔顿无线充电技术。全球无线充电联盟 2010 年 9 月将 Qi 无线充电国际标准引入中国。海尔在 2011 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会(Consumer Electronic Show,CES) 上推出了概念性的“无尾电视”,该电视不需要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线。2013年 1 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 1 m 以外的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目前我国一些终端企业已经做好迎接无线充电时代到来的准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称其在 2012 年初就已经储备无线充电技术,并且已加入无线充电联盟,随时都可以开发无线充电产品。
2、无线充电的方便性
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就能知道这是一种不需要经过电线的充电方式,而没有了电线的羁绊,就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比如说,再也不用担心手机的USB插口接触不良,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把手机绊到地上,等等。
3、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
实现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
(1)电磁感应式充电: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垫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膜下滴管技术应用讲座解剖.ppt
- 讲数制与码制解剖.ppt
- 污水检验操作规程范例.doc
- 气候类型判断及影响因素范例.doc
-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描述.ppt
- 湖北省汉川一中2016届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五)范例.doc
- 广州地铁工程概况7.20预案.ppt
- 讲饲料工厂设计解剖.ppt
- 浅谈中医与养生王世彪范例.ppt
- 湖北省汉川一中2016届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六)范例.doc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