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地概历年真题考点描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黄道面:太阳系中的行星的分布和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白道面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4、大陆边缘:大洋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5、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常发生地震和火山运动。 6、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之间较平坦地带。 7、科里奥利力:在运动着的物体上施加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 地转偏向力,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方向偏转。其偏转方向与大气相同。北半球向右。只改变运动方向而不改变速度。 8、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引潮力,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系质心旋转,绕太阳公转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9、浊流: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10、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称饱水带水,其自由表面水潜水面。 11、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12、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增到4.4km/s。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称为地壳。 13、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885km的深处。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由7.23km/s向下突然消失。并且在该不连续面上地震波出现及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部分称为地核。 14、低速带:出现深度一般介于60—250km之间,接近地幔的顶部,在低速带内,地震波速度不仅未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反而比上层减少5%—10%左右,低速带上下没有明显界面,波速的变化是渐变的,低速带在地球中所构成的圈层被称为软流圈。 15、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16、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17、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18、磁倾角: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以磁场强度矢量指向下为正值。 19、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20、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21、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22、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呈有规律的排列的固体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都能生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 非晶质矿物,内部质点排列无规律,颇类似于液体。 2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裂开面为解理面。 24、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 25、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26、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27、大洋地壳:主要分布在大陆坡以外的海水较深的大洋地区,厚度较薄,结构较一致。 28、大陆地壳:主要分布于大陆及其毗邻的大陆架、大陆坡地区,厚度较大,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不均一性。 29、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30、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和重量上的平衡状态。 31、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32、相对地质年代: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33、同位素地质年龄:主要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测定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 34、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35、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常以岩石的变形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3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37、温差风化: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 38、残积物:化学风化作用后的难溶物质、岩石碎屑和风化形成的矿物。 39、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40、差异风化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