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摘要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限制王族的专横”“作为一种约束”等内容不难判断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对王权进行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相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称得上是“萌芽”,A正确。雅典民主制在柏拉图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反,“礼仪官由抽签决定”的主张倒是带有“轮番而治”的色彩;元老院是罗马早期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与此无关,排除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柏拉图
2.《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鲁国的初税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鲁国实施初税亩,按土地的多少收税,实质上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制度的变迁
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背景可知,科举制的产生是由于士族阶层的衰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原有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再适用,由此可知是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选官制度
5.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盂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
A.《四书章句集注》 B.《阳明先生文录》
C.《船山遗书》 D.《明夷待访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选于黄斡的《朱子行状》,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以A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6.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 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分别体现了道家、佛教和儒家思想,故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的思想,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背景
7.有学者认为,l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