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恭亲王、十皇子两人信教 何国栋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叫何国楝lian * 2.6 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 2.6.1 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及其影响 2.6.2 康熙的管理思想 2.6.1 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及其影响 在中国历代开国之君中,朱元璋是位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寒微,亦无多少文化修养,且曾因生计所迫而入沙门。元末,社会大乱,群豪并起,他因图“自全”而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然而朱元璋竟在十余年时间里,力挫群雄,赶跑元顺帝,成就了一代帝王之业,创建了明王朝。朱元璋同时也是一位政绩显著的封建帝王。其对安邦定国的思考与实践,构成了他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法治思想、民本思想、教化思想以及社会和谐思想。他着重从宏观上缓解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积聚的治安思路至今仍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一、重视民生 主要体现在“重民”、“安民”、“恤民” 三方面: (1)施仁政 “以仁义定天下,虽迟而长久”,舍弃仁义就无以治国。“仁义者养民之膏粮也,刑罚者惩民之药石也”、“为政者若舍仁义而专务刑罚,是以药石毒民,非善治也”。 告诫诸将:“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并说“人莫不好生恶死,当省刑罚、息干戈以保之;莫不厌贫喜富,当重农时,薄赋敛以厚之;莫不好佚恶劳,当简兴作、节徭役以安之”。 对背仁政而行的贪官污吏及豪强不法行为,朱元璋力主重典惩治,着力打击官吏贪赃和豪强作恶。 (2)藏富于民 朱元璋极为关注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一是鼓励垦荒。 二是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 三是兴修水利。 (3)减免税粮 二、君主专制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位将封建君 主专制统治发展到极端程度的帝王。 1.在政治制度上,废除丞相; 2.在思想文化上,“愚民”及“教化”,削弱人民的抵抗思想; 3.对威胁帝权者进行大规模的屠杀; 三、整顿吏治 第一,严密法制,“刑用重典”。 第二,治吏以惩戒教育为主。 第三,凡贪官污吏,“视朕命如寻常者”,必严惩不贷。 第四,鼓励民众赴京告奸。 评价 平民皇帝朱元璋 1.功绩: 2.过失: 屠杀功臣、文人颇受诟病 酷吏治世的得失问题 集权统治的后果 2.6.2 康熙的管理思想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4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一、康熙的人生经历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孝庄皇太后将其带大,并且辅助他掌握政权。 孝庄太皇太后 智擒鳌拜 平定三藩: 吴三桂(云贵)、 尚可喜(广东)、 耿精忠(福建) 统一台湾 驱逐沙俄 大破准噶尔 九子夺嫡 二、为政举措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军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为康熙帝决定撤藩,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抗清朝政府,其他二藩相继响应,三藩之乱最终在康熙2
文档评论(0)